从宣府过长城不远,有一个小集镇叫做沙城,这里地处大明与鞑靼交战的前线,人烟渺渺,一片荒凉的景象。
不过此时因为一群人的到来,使他变得无比的热闹。集镇外宽阔的草地上,密密麻麻扎下的营帐,一眼望不到边。
每隔几步,就能见到一杆黄底龙纹的大旗,抬头看去,那个斗大的“明”字分外显眼。
这里正是大明永乐皇帝陛下,第四次亲征蒙古,大军所扎下的大营。
此时正值饭点,各处营帐上头,都飘起了袅袅炊烟。靠近中军大营的一处帐篷里头,羽林卫的将士们席地而坐,正专心致志的等待着今天的午餐。
地处荒郊野岭的,饭菜自然不能和在京城里头比,一切都得从简。
往常吃饭大多是应付差事,为了填饱肚子,除此之外是没什么享受可言的。不过今天却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摩拳擦掌,对接下来的午饭十分期待。
过不多时,火头军们一个个提着饭桶进了营帐,还没见到桶里物事的真容,一股诱人的香味就飘满了整个营帐,再接着吞咽口水的声音,肚子咕噜咕噜叫的声音,就接二连三的响了起来。
午餐终于挨个发放完毕,很简单,却很新奇。
主食是每人一个烤土豆、一片咸肉干,除此之外每人还有一把水煮花生,不多,大概只有四五个。这个是临出发前,狄阳特意嘱咐加进去的,理由是花生能补充将士们的油水和气力。
咸肉干是过往军营里头的标配,除了能考验你牙口结不结实之外,色香味也一样都不挨着,没啥好讲的。
唯有这个烤土豆,散发出诱人的芬芳。这个看着其貌不扬,甚至还丑乎乎的东西,没想到烤出来这么香。
随着统兵官的一声令下,午餐正式开始。
所有人都齐刷刷的把手伸向了烤土豆,只是刚上手,又齐刷刷的把它丢开了——太烫人了。不过烫归烫,吃还是要吃的,耐不住肚中馋虫的勾引,几息之后,又一次把魔爪伸了过去。
谁也不知道这玩意到底该怎么吃,只得让土豆在两手间翻滚分散热力的同时,自行摸索吃法。
有直接下嘴去咬的,有撕烤鸭般去撕的,还有一掰两半的,都是气吞山河的铁汉,剥皮什么的,那是不存在的。
对于吃惯了营饭的将士们来说,这个香喷喷的烤土豆,在这茫茫大漠之中,不啻为人间第一美味。整个营帐内,很快就只剩下哼哧哼哧啃土豆的声音。
从帐门外头走进来一个五十来岁,留着一把大胡子的老汉,不知道是谁先认出来的,喊了句“穆大使”
接着所有羽林卫的将士全都站起来,纷纷跟着喊道:“穆大使好。”
这个穆大使,自然就是穆小婉的爹爹穆胡子了,他到达大军营地之后,被永乐册封为正七品的营田使,专门负责在边境培育种植高产作物一事。
穆胡子劳苦一生,这次不但第一次见到了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还成了朝廷的命官,嗯,和县太爷一个等级的命官。
穆胡子除了在心中默默感谢皇恩浩荡之外,最想感谢的就是狄阳狄公子了,没有他,就没有老汉的一切。
这次带来的土豆基本要全部用来种植培育,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用来给将士们试吃,以检验这种食物用作军粮,到底合不合格。
穆大叔现在到帐篷里来,就是为了看看反馈如何,好在将士们的反响十分好,不但味道好,而且饱腹感很足,基本上一个就吃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