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好的,那你回头别忘了锁门啊!”梁储提醒道。
“知道了!你们先走吧。”
我和梁储离开后,张澯起身拿起笤帚,准备扫地。扫到倪进贤位子的时候,发现他居然粗心大意,将那把青阳宝扇给落在地上了。赶紧捡起来,用袖口擦了擦上面的灰,打开一看,果然是件珍品,确是要比普通折扇好上几倍不止。张澯心想:倪进贤最稀罕这宝扇,如今落在馆里,一会儿发现丢了,肯定要来寻找。于是收起扇子还放于他桌上,继续干活儿。等把地扫完,所有东西都整理好后,倪进贤还未回来。张澯又想:我若锁了学堂的门离开,倪进贤进不得堂来就无法取扇了;况且不止我一人有学堂钥匙,万一这两日提调或是谁开了门,扇子就这么放在桌上亦不安全。哎,不如我把扇子带走,等明儿再带过来还给他不就行了?就算他明儿不来,后儿也肯定来了。我把这扇子带回家,自己还可以把玩把玩。主意打定,张澯将那扇子往书包里一放,锁了学堂的门就走了。
梁储跟我一样,因还未留馆,所以把妻冯氏和儿子留在广东老家,自己在北京独居,家里就他一人,不免孤独寂寥,肯定是愿意加入文会诗社,好让他有个地方打发闲暇时间。我跟着他到了高坡巷,果然是人头攒动,一片热闹非凡。这些文人子弟,大多是聚在京城的各地举人,以学道礼义之名在此处结交好友,题诗赋文,互勉互励。
当时碧川先生的兄长杨守陈,人称镜川先生,任东宫讲官,负责编纂《文华大训》,又因他兄弟俩积极组织京师文会,所以显赫一时。我和梁储将名帖递予他官邸的门房,接着就被邀请进去了。果然见到了不少翰林院和朝中各部的官员,都聚在这里讲经论道,梁储说见到了几个广东同乡,要过去寒暄,我就跟他分开了。
我一个人往里走,想找杨守阯打个招呼,突然发现他竟和杨守陈一左一右伴在万安大人身边聊天,旁边还站着西涯先生李东阳。在这样一群大佬面前,我一个翰林院的庶吉士,哪里还好意思上去插话,只好默默站在一旁听他们聊。杨守阯看见我来了,眼睛一亮,赶紧过来把我拉到万大人和镜川先生跟前,介绍道:“这是我同年进士,成都府杨廷和,字介夫。我今早刚去庶常馆见他,要拉他入会,没想到人来的还挺快,呵呵……”
“学生杨廷和,见过万大人、镜川先生、西涯先生,各位大人万福。感谢碧川先生相邀。”我赶紧向他们拱手施礼道。
万安道:“我记得他,是我的四川同乡,十二岁就中了举,相貌堂堂、才华出众,非常不错。你年方几何?可成家了?”
“回万大人,介夫今年二十一岁,已娶眉山黄明善先生之女黄媛为妻。”
“哎呦,没想到你还是我们眉州的女婿呐,哈哈。黄先生果然是慧眼识人、教导有方。御考之后,你可愿留馆啊?”
“学生当然是愿意的。”
“嗯,很好,那日后可常来此处,与其他子弟多学习交流。此子是个人才,往后在翰林院,你们可要多多提携啊。”万安转头对陈氏兄弟和李东阳道。他们皆微笑着点了点头。
“承蒙各位大人抬爱,介夫感激不尽。高坡巷人才济济,学生实被笼罩于府邸的独特文风所吸引,果然是汇聚天下贤德之所。哦,我第一次来,想随便看看,就不打扰了,各位先生慢聊,学生告辞。”我又恭恭敬敬向他们施了个大礼,欠着身子,慢慢退了出来。
走进旁边一间屋子,一众人围在一起,在看一个人写字。我很好奇,走上前去,发现是篁墩先生程敏政,只见他提笔书道:
“咫尺高坡巷,翛然绝市尘。汲泉苏菜甲,编竹拥花身。
歌彻江南弄,杯空白下春。高风镜川老,不是草玄人。”
书完,大家皆对程先生的题诗和书法赞不绝口。小小的高坡巷,藏龙卧虎,聚集了如此众多的名家士流,大明的文坛之花正于此地瑰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