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4:第二十六象 元顺帝沉迷于淫乐(1 / 2)天机玄图首页

9.4:第二十六象元顺帝沉迷于淫乐

元顺帝在位期间,沉迷于荒淫无度的生活,对朝政疏于管理,特别是他过度沉迷于房中术,以致国家大事被严重忽视。最终,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了政权的衰败,他亲手将大好江山拱手让人。

天机玄图第二十六象己丑震下震上震元顺帝淫失江山的预言

天机玄图第二十六象

己丑震下震上震

元顺帝淫失江山的预言

谶曰:

时无夜,年无米。

花不花,贼四起。

颂曰:

鼎沸中原木木来,四方警报起无端。

房中自有长生术,莫怪都城彻夜开。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顺帝惑西僧房中运气之术,溺於娱乐,以致刘福通、徐寿辉、方国珍、明玉珍、张士诚,陈友谅等狼顾鸱张,乘机而起。宦官不花壅不上闻,至徐达,常遇春直入京师,都城夜开,毫无警备。有元一代竟丧於淫僧之手,不亦哀哉。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故曰木木来。」

【金圣叹批注释义】

金圣叹注解:金圣叹注解:「此象主顺帝惑西僧房中运气之术,溺於娱乐,以致刘福通、徐寿辉、方国珍、明玉珍、张士诚,陈友谅等狼顾鸱张,乘机而起。宦官不花壅不上闻,至徐达,常遇春直入京师,都城夜开,毫无警备。有元一代竟丧於淫僧之手,不亦哀哉。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故曰木木来。」

批注释义:顺帝惑于西僧房中运气之术:这里“西僧”指的是来自西方的僧人,如藏传佛教的僧人,他们带来了某种神秘或迷信的“运气之术”(可能是指某种修行方法或宗教仪式)。顺帝,即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被这些西僧所迷惑,沉溺于这种虚幻的修行或娱乐之中,忽视了国家大事。

刘福通、徐寿辉等乘机而起:这一时期,由于朝廷的腐败和皇帝的昏庸,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刘福通、徐寿辉、方国珍、明玉珍、张士诚、陈友谅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反叛领袖,他们利用民不聊生的时机,纷纷揭竿而起,反对元朝的统治。

宦官不花壅不上闻:这里的“不花”是指某位具体的宦官,也可能是一个泛指。宦官作为皇帝近侍,本应传达下情上达,但由于他们自身的腐败或受皇帝宠信而蒙蔽视听,使得朝廷对地方上的动荡局势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徐达、常遇春直入京师:徐达和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将领,他们率领的军队最终攻破了元朝的都城。这里用“直入京师”来形容其势如破竹,毫无阻碍,也反映了元朝末年都城防守的松懈和警备的缺失。

有元一代竟丧于淫僧之手:金圣叹用“淫僧”来指代那些迷惑皇帝的西僧以及背后存在的更广泛的腐败势力。他认为元朝的灭亡与这些“淫僧”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不仅迷惑了皇帝,还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

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故曰木木来:“木木来”是金圣叹对“宋”字的拆解和隐喻。刘福通等起义军在韩山童死后,立其子韩林儿为帝,国号“宋”,意在恢复汉族政权。金圣叹以此来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象征意义。

综上所述,金圣叹的这段注解不仅是对元朝末年历史事件的生动描绘,更是对政治腐败、皇帝昏庸以及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和嘲讽。

【玄图释义】

图中左侧站立着一位僧人,右侧则是四名紧随其后的女子,她们的穿着朴素,显然是寻常人家的女子。这一场景似乎暗含着对当时盛行的男女双修之法的隐喻。根据《元史》的相关记载:“皇帝颁布诏令,任命西天僧人为司徒,西番僧人为元国师,而这些僧人的门徒,竟从良家挑选女子,有的四人一组,有的三人一组,作为他们的供养对象。”这里的“供养”一词,实际上是指将女子提供给僧人,以满足他们修炼男女双修之法的需求,这种做法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与反对。

【谶曰释义】

谶曰:

时无夜,年无米。

花不花,贼四起。

从字面意思上看:“时无夜”指的是时间仿佛失去了夜晚的界限,暗喻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日夜不宁。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某种极端的、持续不断的状况,如同没有夜晚的白天一般。

“年无米”则直接反映了物质生活的匮乏,预示着饥荒或经济危机的到来,人们将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

“花不花”这个表述有些模糊,但是在说花儿(通常象征美好和繁荣)不再绽放,或者即使绽放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暗指社会或自然的衰败。另一种解读是,这里的“花”指的是“花银”(即银子),“花不花”则暗示货币贬值或经济混乱。

“贼四起”则明确指出了社会治安的恶化,盗贼横行,人们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从象征层面来看,这句谶语是在警示人们即将面临的一场全面的危机,包括政治动荡、经济崩溃、社会衰败以及治安恶化等多个方面。它是在提醒人们要警惕即将到来的灾难,做好准备,同时也是在呼吁人们团结起来,共同应对这场危机。

【颂曰释义】

颂曰:

鼎沸中原木木来,四方警报起无端。

房中自有长生术,莫怪都城彻夜开。

鼎沸中原木木来:

“鼎沸中原”形象地描绘了中原地区(通常指中国的主要腹地)的动荡与混乱,如同鼎中沸水一般翻腾不息。这暗示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政治的动荡。

“木木来”是在暗示某种与“木”相关的力量或人物的到来。结合历史背景,这与某个政权或领袖的兴起有关。在古代,“木”有时也用来象征生长、繁荣或变革,因此这里的“木木来”也预示着一种新的力量或时代的到来。

四方警报起无端:

这句诗直接指出了四方(即全国各地)都突然响起了警报,暗示了危机的全面爆发和不可预测性。这里的“无端”强调了危机的突然性和无因性,使得人们更加感到恐慌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