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五章 卷二(1 / 2)远山,呼唤首页

八月末,医院的新住宅已全修好,五大间房子住五家,南开门,进屋是炕,后面是厨房,稍稍窄了些,但都是独门独户。大家利用休息时间,一点点搬了进去,周大夫住在道边的第一家,医院是为了方便去找她。

娘俩搬出了丁家西屋,很是难舍难分,丁大娘老两口与之琴母女相处的很好,对杨威照顾得很周到,平时总给拿些时令菜,雨天还给备柴火,之琴很是感激,始终牢记在心。

搬到医生大院后,吃水很方便,一个土井就在之琴住的房山下的道旁,水面离井口只有一米多高,但是水有多深之琴要弄明白,因为这院里有好几个小孩呢,安全很重要。

昨天,她弄了两根苞米杆,用绳在中间连好,然后伸进井里,一直到底,拿出来一量,水深竟有四尺,一米还多,七八岁的孩子掉里也得完了,童小峰在井边也帮之琴查看。

“这井水可不浅,真得万分小心,得想个办法。”之琴说。“你真细心周大夫,看样这井是危险的,真得小心。”

第二天晚饭后,之琴去了邹木匠家,和他谈了井的问题,问他能否做个井盖给安上,他啃着苞米二话没说,拿着米尺随之琴来了。

他看了看井口,随后拿出米尺量了量,“放心吧周大夫,我都量好了,得过几天能做好。”

“那太好了,不用急,有时间就做,我得先谢谢你啦!”几位大夫都出来看,原来周大夫要给做井盖了。

过了年后,杨迈就二十四岁了,可梅在清明节前就结婚走了,宝霞在春节前就远嫁内蒙的表哥走了。五一节到了,朝鲜队的白淑女和下乡青年朴远雄结婚了,俩人就住在白淑女家西屋,结婚那天,白家院里院外客人很多,摆了几桌酒席,晚间歌声琴声飞出老远,低矮的小草房中透出明亮的灯光,欢乐的音乐回荡在田野上......

这天社员们都在苞米地撒肥料,唐卫东的老爸赶来了,“卫东,你媳妇要生了,得赶紧去医院。”爷俩很快从地里赶了回来。

第二天上午听说生个小女孩,下午时,推着带车子,媳妇坐在上边,唐老太太抱着小孙子从医院回来了,全家是喜气洋洋。

谭木匠接好偏房之后,就准备儿子结婚的事。七一这天,谭明亮和王忆涛旅行结婚,俩人要拜见王忆涛的姑姑和大姨,几天后旅行回来,成了正式夫妻。他家只准备了两桌饭菜,明亮把自己的同事和几个好友请来,还有队里的邱队长和陶队长,会计杜常勤,王忆涛把青年点的全体同学请去,大家畅谈畅饮一番,都祝两人幸福快乐,王忆涛穿着水粉色的底确良短衫,梳两个小短辫,脸上挂着羞涩的微笑,毕竟她是青年点第一个结婚的,从此她就脱离了青年点的苦日子,离开了少女时代,过上了有家的生活。

地里已没什么活了,这天拔完草,陶队长说:“现在就算挂锄了,没大活儿了,明天开始歇一礼拜,再干活就得掰烟了。明天掏厕所,起猪圈马圈。

池春芳和杨迈约定好,两人明天去买双塑料凉鞋。第二天早上吃完饭,爸爸去掏队里的厕所去了。杨迈去了街里,先到池春芳家玩一会儿。她笑着对杨迈说:“咱家买台缝纫机,牡丹牌的,你看!”她拿起盖在上边的报纸,一台崭新锃亮的机头,出现在眼前。

“呀!太好了,这做点啥多好!”杨迈大赞,“我爸我妈就为了让我学点缝纫,学个裁剪什么的,有个手艺。”

“那该多好哇!那你爱学不?”

“还行吧,我妈教我裁裤衩,多少会了点。”

“你有这条件多好啊,那你就好好学,将来会做衣服,那可是本事,你就好好学吧!我小时候咱家有一台标准牌缝纫机,后来急用钱就卖了,特别的好使。”

两人来到门市部鞋柜前,里边摆着几双黑色塑料凉鞋,平时穿黄胶鞋是37号的,那也来这个号的吧,营业员拿出两双同号的,两人一试,都正好,池春芳比杨迈高半头,但脚却小,两人低头左看右看,亮闪闪软乎乎,真是太漂亮了,第一次穿上塑料凉鞋,好舒服呀!别提多高兴啦!付完了款,拿着鞋出来了,两人在门口分手。

杨迈往街西走去,她拐到供销社门口,想去买斤水碱。这时从供销社大门里出来两个人,杨迈一看,“钮枝,干啥来啦,好几个月也没看见你了?”

“我也是,老没看见你。”两人见面双手对拍了一下。

“你看我胖没?”

杨迈上下打量了她一下,“别说,你还真是胖多了,嗯,肚子胖了。”杨迈看着她正疑惑呢,

“我怀孕了,我都结婚啦!”

“真的!结婚啦,啥时的事啊?”

“去年冬天。”

“这位是谁?”

“她是我嫂子。”

“啊。”

站在一旁的嫂子,一直在听两人说话。

“那你对象是干什么的?”

“和我一个队的,是城里的下放户,也在队里干活。”

“啊啊,也挺好吧!”

“看着顺眼就行,我说杨迈,你找对象没?处个朋友没?”

“我没对象,也没男朋友,现在不是号召晚婚晚育吗,我不着急。”

“不着急啥呀,都24啦,真得找对象了。”

“咱家你知道,出身不好,一般的不爱要。”

“叫你说的,也不当兵,也不当官,都是干活吃饭,一般人不在乎这个,要不叫我嫂子给你物色一个,嫁到她们那边,也没人在乎你出身好不好了。”

杨迈笑了一下,看了一眼她的嫂子,“那多不好意思,还得麻烦她。”

“有啥不好意思的?真的嫂子,你要是回娘家,给杨迈物色一个小伙呗,杨迈和我是同学,咱俩可对性了。”

站在一旁的嫂子笑了,“行,这事不难,等我回娘家串门,给你寻摸一个,我看你这小姑娘不错,长得又白净,挺好个人。”

“对了,你现在几个月了?去医院检查没?”

“快七个月了,从来没去查过。”

“不行,你必须上医院检查一下,看看胎位正常不?我妈就是产科大夫,孕妇必须要检查,才能确保母婴健康,另外你生孩子,必须到医院去生,一旦难产或大流血,医院可以及时剖腹或输血,挽救生命,你听我的没错!”

“好,我听你的!”

杨迈回到家后,立刻换上了新凉鞋,走来走去感觉真舒服,轻巧透气,比黄胶鞋强多了。她立刻跑到西院让邱二嫂看,“怎么样我的凉鞋?”

“挺好挺漂亮,我试试,明天,我也得买一双,下雨天不怕湿,好洗好刷多方便。”

晚上吃饭时,杨迈把遇到钮枝的事,说给爸爸听,杨松朋很高兴,“挺好,换个地方生活也好,早晚得结婚嫁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不知道能找个什么样的人啦?”

天已酷热,又到了伏天,杨迈又开始拆洗被褥,做棉袄棉裤了。这天早上,队里的马车把梁万拉到了医院,一问才知,夜里没关窗户,不知为啥受风了,全身不能动,他媳妇韩大丫,拉着两个一对双也去了医院,家里还扔下两个大点的一对双,经大夫确诊,他患的是急性风湿症,必须住院治疗。家里的生活立刻乱了套,大丫带着四个孩子,来回跑医院,每天都从细流河趟来趟去的,鸡蛋下够十个,就拿到街里去卖,生活特别困难。

杨迈从河边顶着一盆衣服往家走,一长排鸭子从对面走来,跩来跩去,一个跟着一个,三十多只好长好长一排,谁看了谁笑,原来它们全是公鸭,沙哑的叫声,绿色发光的脖颈,是干吃不下蛋的饭桶,排长唐卫军跛着腿,拿个长棍走在边上,每天早晚,他都要把它们赶出来,指挥它们去道边吃虫草。春天时,他们被一个卖鸭崽的骗子给骗了,不止他家,周围好几户都上当了,只好留着杀吃肉吧。

七八月是农村最好的季节,什么青菜都有,杨家的晚餐永远是苞米碴子粥,每到夕阳西下时,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村子的房前屋后,缭绕着芸豆炖土豆,茄子辣椒黄瓜菜的味道。每到做饭时,前院陶振元媳妇总来和杨迈要点面碱做碴子粥,如今当了队长的陶振元,更是得罪不起,三天两天要一次,杨迈总是从罐头瓶里舀出一勺放到她手心里,只要瓶里有,杨迈从不拒绝。

当夕阳的金纱披满了山峦,大地,房屋时,便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每每这时,村子里总能传来何小葱奶奶喊她吃饭的声音:“牙蛋儿嘞!吃份儿嘞!”此时,在北窗前,胖墩墩的奶奶,脑后永远挽个阄,三寸金莲踩在炕上,两手扶着窗栏,从支开的窗户里向外张望着,连喊着孙女的小名,何小葱不知从哪个胡同里出来了,向家走去。

杨迈时常去小葱家玩,她虽然爱传话,但对杨迈还挺好,从不欺负歧视她,杨迈特本分,从来不说别人坏话,所以小葱总爱和她说心里话,她总说兔牙大婶这个后妈不好,从来不关心她,自从五岁那年妈妈去世后,她就跟着奶奶生活,是奶奶把她带大,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后妈都留给自己的儿子吃。她和奶奶住北屋,父亲和后妈住南屋,两家分伙,分开过。冬天时,北屋特别黑,厚厚的窗纸糊了好几层,一块玻璃也没有,做个针线活,纫针都费劲。

没有电之前,都是奶奶和她推磨度日。现在好了,有了电,什么都方便了,以前杨迈去她家,总和她玩嘎拉哈,要不就是织手套,俩人边织边琢磨针数,她家的炕梢堆满了粮食,地瓜,土豆白菜,炕头是两个行李卷,没有饭桌,吃饭时,就坐在炕沿上端着碗吃,屋里总有五味杂陈的味道,何小葱说话慢腾腾的,长着厚厚的嘴唇,永远扎两个爪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