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肆部:纸醉金迷 第2章 托孤(1 / 2)汉朝四百余年首页

前49年,汉宣帝病重,把外戚侍中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萧望之和少傅周堪召入宫中,任命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任命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任命周堪为光禄大夫,都拜受遗诏,辅佐国事,掌领尚书事,职典枢机。

这年冬天十二月初七,汉宣帝在未央宫驾崩。二十六日,太子刘奭即皇帝位,是为汉元帝。

萧望之和周堪都有教导天子的旧恩,所以很得天子的信任。

然而,由于汉元帝刚刚即位,加之他不愿多事更张,使得中书仅弘恭和仆射石显实际掌握了朝中的权力。

萧望之和周堪也因此被弘恭和石显构陷,萧望之被免职,周堪和刘更生被废为平民。

不过,没过几个月,皇上又下诏征召周堪和刘更生,想要任用他们为谏大夫。

后来,又因为弘恭和石显的建议,都改任为中郎了。

汉元帝可真是个没有主见的主儿。

前47年,中书令弘恭去世,石显被任命为中书令。

到了第二年,即前46年,汉元帝又擢升周堪为光禄勋。同时,周堪的学生张猛被任命为光禄大夫、给事中。

两人很受皇上的信任。

到了前43年的九月,下了霜冻,庄稼被冻坏,天下闹大饥荒。

丞相于定国和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以及御史大夫薛广德都因为发生了灾情变异,向皇上请示辞职。

汉元帝批准了他们的辞呈,并赐给他们可以坐乘的安车和驷马,还有六十斤的黄金。

薛广德,博学多识,为人温雅宽容,薛广德最初是由萧望之聘用,后入朝庭。

汉代聘用制度,表明当时用人制的先进性,有利于选拨贤才。

儒者贡禹、薛广德等则官至御史大夫。可见,以经术晋升公卿之位者始终占有很高的比例。

在元帝时代,薛广德、贡禹、韦玄成、匡衡等儒学之士都曾列居高官。

薛广德在朝中为政的最大特点就是直言进谏,有时甚至不给皇帝情面。

薛广德曾上书数十次,他上书言事首先援引古事,然后征引典籍。他的很多建议,元帝都采纳了。

贡禹死后,汉元帝拜薛广德为御史大夫。

当日到任未久,适值永光元年春日,元帝驾幸甘泉,郊祭泰畤,行礼已毕,元帝忘乎所以,欲在其地射猎。

广德认为这样会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于是上书谏阻。

说当地百姓因为皇帝狩猎而流离失所,希望皇帝体恤百姓的疾苦。元帝认为言之有理,就与光禄大夫张猛等立即回宫了。

薛广德和张猛是汉元帝时期的两位大臣,为人刚正不阿,敢于冒死进谏。

有一次,汉元帝准备去宗庙祭祀,为了显示自己的排场,他打算乘豪华楼船出游。

薛广德觉得这样做太劳民伤财了,而且与朝廷的礼制不符,按照惯例皇帝祭祀出行应当乘车马,于是他脱下帽子磕头进谏道:“皇上应该从桥上前往。“

其实,它的真正意思是,皇上祭祀出行应当乘车马而不是楼船,应当走陆路而不是水路。

汉元帝听了,当然很不高兴,但并没有发作,只是说:大夫您戴上帽子吧。

可薛广德哪里肯轻易放弃,他于是威胁皇上:“陛下如果不听取臣的意见,臣就要当场自刎,以血溅污陛下的车轮,使陛下不能够进入宗庙!“

这下汉元帝可是龙颜大怒了,眼看灾难就要降临薛广德头上,站在一旁的张猛赶紧出来打圆场:“臣听说君主圣明臣下就正直。

走水路危险,走陆路就安全得多,圣明的君主是不可以冒着危险行事的。皇上还是听从御史大夫的建议吧。

张猛的话和薛广德是一个意思,但是这话说出来就中听多了。

汉元帝的怒气消去大半,想想薛广德只是不善言辞,可为人耿直,对朝廷忠心,是难得的良臣,再说自己的做法本来就不太合理,既然张猛都给了自己台阶,不如就听从他们的意见,给他们一个面子。

就这样,汉元帝最后还是乘车马去祭祀了。

汉元帝永光元年,薛广德为御史大夫不过数月,陨霜杀稼,天下大饥。

元帝以灾害连连,人民流亡,下诏责问三公。

皇帝批准了他的辞呈,赐给他安车驷马和六十斤黄金。

薛广德便驾车东归沛地退隐,广德回到沛郡,地方官员亲自到边界上来迎接他,而沛这个地方的人们也以他的到来感到荣耀。

薛广德后来把皇帝赐的安车悬挂起来,留给后世子孙。因此,悬车有荣退之意。

西汉大臣韦玄成,年轻时继承父业,通晓儒经。

他在士人面前特别谦虚恭敬,出门遇上所认识的人步行,总是叫跟随的人下车,用车送所认识的人。

对于贫穷和地位低下的人,他更加尊敬。

由于他的好名声一天天流传,加上他通晓儒家经典,便被由常侍骑提拔为谏大夫,改任大河郡(治今山东省东平县东)都尉。

当初,韦玄成的二哥韦弘任太常丞,负责宗庙祭祀,管理各处陵墓,事务繁杂,多犯过错。

由于大哥韦方山早逝,其父便认为应该让韦弘自己请求辞职,以做他爵位的继承人。

而韦弘怀着谦让爵位继承人的打算,不肯辞职。

等到韦贤病重时,韦弘终于因宗庙的事而获罪下狱。

家中询问韦贤应该由谁继承爵位,韦贤因韦弘不按他的意图行事,愤恨而不肯说。

这时,韦贤的门生和族人共同商议,假托韦贤遗嘱,叫韦玄成做爵位继承人。

韦玄成听到父亲去世的噩耗,听说要让自己继承爵位,而他知道这不是父亲的本意,便假装疯狂,胡言乱语,借着有病,不肯应命。

韦玄成一向很有名气,士大夫们大多看出他是假装有病,想将爵位让给哥哥。

于是,有关人士写信严厉地批评他,而他的朋友中有人又上书皇帝说不要委屈他。

丞相和御史大夫以他假装有病来弹劾他。事情闹大了。

宣帝传下诏书,说不要弹劾了,召他来见我。

韦玄成迫不得已,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宣帝赞赏他的节操,任命他为河南郡太守,任命他的哥哥韦弘为东海郡太守。

几年以后,韦玄成被征召担任未央宫卫尉,改任太常。

后来因与原平通侯杨恽交情深厚,受到牵连。

杨恽被杀后,他虽被免去官职,但列侯的爵位仍在。

一次,他以列侯身份陪祀惠帝祠庙时,因清晨天雨路滑,他未驾驷马之车而骑马前往,被认为有罪,削除封国,降为关内侯。

他对此极为伤痛,觉得对不住祖宗。

后来,宣帝为了教育他的次子淮阳王刘钦,便征召韦玄成,任命他为淮阳国中尉。

当时,刘钦年幼,尚未前往封国,韦玄成遂接受诏命,参加了石渠阁会议。

石渠阁会议是由宣帝亲自主持召集的一次学术会议。

西汉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宣帝为了进一步统一儒家学说,加强思想统治,下诏让韦玄成跟太子太傅萧望之及刘向、薛广德、施雠、梁丘临、林尊、周堪、张山拊等精通“五经“的著名儒生,在长安城内未央宫北的石渠阁讲论“五经“异同。

黄龙元年,宣帝去世,刘奭即位,是为元帝。元帝任命韦玄成为少傅,又升任为太子太傅,直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永光二年春,接替于定国担任丞相。他在受到贬黜的10年之后,终于继承了父亲韦贤所曾担任的丞相职位,恢复了扶阳侯的封国,荣耀一时。

由于父子二人都是以通晓儒经官至丞相的,所以邹鲁一带流传的谚语说:“留给子孙满箱黄金,不如传给一部儒经。“

韦玄成担任了7年丞相,于建昭三年去世。

旧史评论说,他在坚守正道和老成稳重方面赶不上父亲韦贤,但他的文章风采却超过了他的父亲。

白虎观会议,是指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

自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朝君主的统治思想支柱。

但是由于当时各家儒学学派传承不同,对于儒家经典的版本、内容多有争议。

虽然汉宣帝时曾召开“石渠阁会议“加以统一,但是经历王莽新朝的战乱之后,各家的歧异再次抬头。

汉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之学正式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为了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学与谶纬之学进一步结合起来,汉章帝建初四年,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

白虎观于当时乃是朝廷修缮儒学之所。

汉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之学正式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所谓谶是当作神灵启示人们的一种预言。谶与纬连称,是一种长期的发展结果。

谶纬即总集过去所有的具有一定性质的预言,而用以解释一般性质的儒家经典,使那些预言与儒家经典相交织,使圣人的教条与神灵的启示合二为一。

这样,圣经变成了天书,孔子就变成了神人。

自西汉初年叔孙通制礼作乐以来,儒家思想渐渐开始得到重视,汉武帝时期,采纳经学大师董仲舒之议,罢黜百家,独崇儒术,经义为汉治法,攻读儒经成了经师们荣显的专门行道。

但汉武帝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对当时有名的儒家学派,皆为其在大学设一讲座,谓之学官。

然而,自此以后,儒家学说经政府的倡导,获得了广泛的传播,越传越多,越传越繁琐。

东汉初年,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门户之见日益加深,各派内部因师承不同,对儒家经典的解说不一,章句歧异。

章帝建初四年诏引光武中元元年诏书云:五经章句繁多,议欲省减。

至永平元年,长水校尉倏樊奏以,先帝大业当以施行。

于是,章帝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集会白虎观,讲义五经同异。

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章帝亲临现场,裁定对错,决定取舍。

章帝建初四年,依议郎杨终奏议,仿西汉石渠阁会议的办法,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

这次会议由章帝亲自主持,参加者有魏应、淳于恭、贾逵、班固、杨终等。

会议由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侍中淳于恭代表诸儒作答,章帝亲自裁决。

这样考详同异,连月始罢。当年冬十一月壬戌,章帝邀集名儒、诸王集于白虎观,由五官中郎将魏应代表皇帝发问,其后各家儒生加以讨论,形成共识后由侍中淳于恭加以回答,此后章帝再亲自决定对此答案是否满意。

在白虎观会议上,涉及性的话题也不少,比如,经过群臣和名儒郑重讨论,最后由皇帝拍板,规定了人们应该和未满50岁的妾同房多少次。

这可能是因为贵族子弟从10岁到20岁都在学校过集体生活,这个问题需要重视。

会议连续举行了一个多月,会后,班固奉旨对会议内容加以总结,写成《白虎通义》四卷。

会后,班固将讨论结果纂辑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

这次会议肯定了“三纲六纪“,并将“君为臣纲“列为三纲之首,使封建纲常伦理系统化、绝对化,同时还把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与儒家经典糅合为一,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神学化。

钦定的奏议,赋予了光武以来儒家经典与谶纬迷信相结合的神学性与国教化性质。

白虎观会议把谶纬学说和今文经学混合在一起,使儒学进一步神学化,作为解释封建社会一切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的依据。

白虎观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以其特有的历史价值成为中国倡导学术自由的里程碑。

史高退休,石显在朝廷中失去了他最大的靠山,所以内心惧怕周堪和张猛等人。

也因此,他一有机会就想法毁谤他们。

刘更生深知石显的为人,他担心周堪和张猛等人再会遭到石显的危害,就向汉元帝上书,劝谏皇上,说:

臣听说虞舜任命九名大臣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得很有风范,彼此谦让,显出一片祥和的样子。

在朝廷上的大臣都能很融洽地相处,百姓也都能同心协力,团结在一起,所以当箫《韶》九奏以后,凤凰因感至而来仪。

到了周幽王、周厉王的时候,因为朝廷不和,彼此相诽怨,于是发生了日蚀、月蚀、地震,使得百川泛滥,山谷崩裂,寒暑霜雪也都失去了它的节序。

由此看来,和气可以致详,戾气便会带来灾异,多祥和之气的国家,就能得到平安;灾异频繁的国家就很危险了。

这是天地间的常道,古今所一致认同的义理。

现在陛下开创夏商周三代的功业,招揽文学才士,待以优柔宽大,使得有贤德的人都能被进用。

“可是,现在竟变得贤佞混杂,是非不分,邪正错乱,忠奸并用。

朝廷的大臣,彼此意见不同,各相违背,互有毁谤,搬弄是非。

当公正的大臣被进用的时候,那便是太平治世的表征;而公正的大臣被陷害的时候,就是灾乱的征兆。

从初元以来到现在,已有六年了,在《春秋》上所记载的,六年之中所发生的灾变,没有像今天这么多的。

追究所以会如此的原因,那是由于一些谗邪的人也被进用的关系。

“现在那些邪佞的人,渗透在贤臣之中,和贤人们并立在朝廷上,朋党合谋,去善归恶,空言无实,常常危言耸听,歪曲事实,希望能改移主上的心意,如果贸然便采纳了佞人的言论,这就是天地所以先行示戒,各种灾害变异所以交相发生的原因。

“追究秦始皇、鲁定公消退贤人的情形,取以为戒,放逐邪佞的党派,大开引进正人君子的途径,断绝疑心,区别善恶,使不再犹豫不决,使是非彰明可知。

那么,各种灾异自然就会消失,所有的祥瑞就会同样涌来。这是太平盛世的基业,是子孙万世的福利!”

石显是中书令,刘更生的奏章石显当然是能看到的了。

石显看过刘更生的这一奏章,更加痛恨周堪他们了。

恰在这年的盛夏,天气突然变冷,太阳昏暗无光。

石显便向皇上上奏书,说这种灾异现象都是因为朝廷任用周堪和张猛等人才出现的。

周堪当过几年皇上的老师,皇上对周堪还是非常了解的。

他心里很器重周堪,可是又担心石显等人不断的毁谤进谗,无法取得大家的信任。

这也就是说,其实汉元帝心里非常清楚,周堪等人是遭石显毁谤的。

可他就是没办法扭转这种局面。

当时的长安县令杨兴,因为富有才能,得到皇上的宠信,经常称誉周堪,皇上想借助杨兴的赞美,来重用周堪,于是,就问杨兴说:“朝廷上的大臣常常争论光禄勋的不是,这是为什么呢?”

杨兴这人,虽有才能,但却是一个善变的人,他误解的皇上的用意,以为皇上是在疑惑周堪,于是就想顺着皇上的旨意,回答说:“周堪这种人,不但不容于朝廷,就是在乡里,也会遭到非议啊!臣看到众人说周堪和刘更生等人商议毁谤皇上的骨肉近亲,认为该杀;臣从前上书说周堪不可以去伤害他,这是为国示恩啊!”

本来皇上是想听到杨兴赞许周堪的,不成想,这杨兴反倒也毁谤起周堪来了。

于是,皇上就接着杨兴的话茬,问道:“如此的话,那么将用什么罪名去诛罚他呢?现在该怎么办呢?”

杨兴说:“臣认为可以颁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封邑三百户,不要让他主持政务了。这样一来,圣君也不至于忘失了师傅的恩惠,这是最周全的处理。”

令人不解的是,听完全杨兴的话后,汉元帝竟然真的开始对周堪有了疑心。

也由此可以看出,石显之所以能得逞,完全不在于石显有多大的能耐,而根本在于皇上偏听偏信。

在周堪这件事上,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诸葛丰。

诸葛丰,字少季,琅琊诸县(山东诸城)人,西汉官员,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先祖。

诸葛丰自幼聪慧,读经阅史,曾为御史大夫贡禹属官,后荐举为文学侍御史。

汉元帝时,曾授其为司隶校尉,继而长为光禄大夫。

他性情刚正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奉承之小人恨之入骨。

后因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官,贬为庶人,后老死家中。

琅琊诸县人诸葛丰,因通晓经术而做郡文学,以特别刚直而闻名。贡禹任御史大夫时,任命诸葛丰为属官,并推荐他为侍御史。

后汉元帝提拔诸葛丰做司隶校尉,他侦察揭发没有回避任何人,京师人送了他个俗语:“间何阔,逢诸葛。“

汉元帝欣赏他的高尚节操,提升他为光禄大夫。

当时侍中许章凭外戚亲属关系位尊,为君王所亲近。

奢侈淫逸不守法度,他门下宾客犯法,都与许章相勾连。

诸葛丰考察并弹劾许章,准备上奏他的事情,恰逢许章私自外出,诸葛丰停下车举起符节诏许章说:

“下车!“

打算拘捕他。

许章处境困迫,急忙赶着车子逃去,诸葛丰追赶他。

许章趁势跑进宫门,向汉元帝乞求哀怜,诸葛丰亦向汉元帝上奏许章不法,汉元帝便下令收回诸葛丰的符节。

从诸葛丰开始,历史上的司隶校尉不再掌握符节了。

诸葛丰上书推辞说:“臣丰低能胆小,文不足以鼓励他人从善,武不足以捉拿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