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 烫手黑货(1 / 2)陛下的CEO首页

王曦照大倒苦水,张祥心里很清楚江南的情况,钱庄的兼并造成朝廷隐患。

当初默许江南钱庄兼并,朝廷同样认为江南奸商太多,影响了税收,同时又勾结反王作乱,势要搞掉一批。现在倒好,是搞掉了一大批,结果催生了寡头。

以前至少还是各自为政相互牵制,相互竞争,现在没了地方同行业的制约,钱庄日渐做大,成为地方小国库,也是朝廷始料未及的结果。

“师兄,你说我这宁阳县令,如何对得起陛下的重托,真是愧对陛下的信赖。”

“是啊,江南的情势若是如师弟所言,确实非常棘手。不过我此行得在江南待上一段时日,你若有难处,师兄不妨替你支个招,治治那刘岩镜。”

王曦照闻讯,豁然开朗:

“有师兄相助,师弟感激不尽。”

“诶,你我师兄弟一场,同在官场为官,都是为了朝廷,何言感激。只是我此番是暗来江南,不便公开行走,故而我之事,你切莫张扬。

尤其是最近江南米价飞涨,我本是来买米,不知怎的消息走漏,倘若被奸商获悉朝廷征购稻米,势必又要囤货居奇坐地起价。”

“师兄不说,我倒是给忘了,师兄来时可曾留意江南天气与水情。”

张祥老本行是水工,但此来是查案,他哪有心思真去视察淮河水。

“不瞒师弟,我此来只为买米,心思全不在江南,倒是疏忽了此事,不知师弟方才何意啊?”

“今年入夏甚早,太平湖水与长江水比往年少的太多,近日临清、泊阳、潍州等地已有旱情,而宁阳县各地河道湖泊,水位远逊于往年,太平湖水比往年更是少了九尺有余,若是照此蔓延,江南今年恐有旱灾啊。”

“嘶,竟还有此事。”张祥闻讯失色。

倒不是江南发旱灾是什么天大的稀奇事,而是淮南已经绝产两年,河南道储粮一粒没有,两湖还在免税,生产恢复并不理想,而且已有旱情征兆。现在江南再大旱,朝廷将无粮可用。

“师弟,此话当真?”

“师兄可去田间查看,一看便知。现如今宁阳境内小河水位已不足五尺,大河才七八尺,倘若太平湖水位再低一些,便流不进渠中,渠中无水,田间何来清水灌溉。”

张祥脸色凝重,王曦照感觉异常,话锋一转问:

“师兄,你是否有事不便明言?”

张祥收敛神色说:

“哦,有些担忧。我问你,兰陵的粮市情况如何?”

“官府屯粮皆在兰陵城外,兰陵的粮市一月多前,因百通利票号与银翔钱庄恶斗,粮价被抬到了五十五文一斗。后又传出汪晨贵在秀州买粮,兰陵的粮价现在是每斗六十二三文,但奇怪的是,秀州的粮价还是三十五文一斗照卖。”

“师弟所说百通利与银翔,是宁阳县的沈家和兰陵城的刘岩镜?”

“正是。说起来,这江南粮价飞涨,还是沈云卿所起。”

张祥闻讯匪夷所思,他实在想不明白,一个区区十八岁的秀才,如何能挑起江南如此大的风波。但一路上种种迹象,又与其有千丝万缕关联,似乎只要沾上他,就没有不倒霉的。

“师弟倒是说说,此事怎就因沈云卿而起。”

“这事还得从五月上旬说起……”

王曦照详细道出,而此时周晟在沈家做客,谈的不亦乐乎。

沈严良“见钱眼开”,谈拢生意之后,引着周晟、全衡、周雪琳、独孤玥等人,大张旗鼓参观沈家东门外,已经陆续建起的围墙和粮屯。

“沈公子你看,此处一共屯粮十二万石,有稻米有小麦,还有糯米,在这江南地界,沈某不敢夸下海口,但是在这宁阳县,也只有我沈家有此财力。”

沈严良满嘴吹嘘之词,周晟不忘恭维附和一番:

“沈财东不愧是兰陵的百年票号,财力果然不俗啊。”

“呵呵,哪里哪里,现在是大不如前喽……”

十二万石粮放在整个帝国,充其量是个零头,放在江南也排不上号,随便一个大粮户,都能拿出三两万石稻米,若是蔡生廉、刘岩镜敞开了屯粮,四五十万石,甚至百万石稻米也是吃的下的。

但有人吹,自然有人捧,尤其是合作期间,永远不乏吹捧附和逢场作戏。

沈云卿甚至觉得,自己父亲沈严良的感觉未免太好了,或是说,他天生乐观,对生人不设防。亦或者说,见钱眼开财迷心窍鬼蒙了头,猪油蒙了心,被周晨的虚假经济背景给唬住了。

一行人边走边谈,很快来到粮屯与荒地的边界处,远处的荒地整齐码放数百口瓦缸,一时引起周晟注意,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