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看待旅游(2 / 2)梦境小河首页

怎么说这本书呢!我想,暂时就用作者认为最浅显的用眼睛看此书的方式为你们呈现旅游的意义。(作者写了用三种方式看这本书会得到的三种不同的体验,分别为用眼睛,用头脑和用心)我们眼中的印度,不,不准确,其实是我们认知中的印度,是一个充满无序,脏乱差的古老国家,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已然了解旅行的第一重意义,重新认识。书里对印度的描述更像是一个充满神性的国度,这里的人们一生都在平和随喜中与神对话。

从看此书的那一刻开始,我对没有亲眼所见的事物的评判统统报以怀疑的态度。只有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才会给出最中肯的评价。印度是我了解最愿意接近神的国家,他们的神的意志贯穿印度人民一生,他们知道神无所不在,所以他们心中有尺。他们也了解罪恶的人终会被神降下灾祸,死后遭受轮回之苦。印度圣城瓦拉纳西,一座天堂地狱并存的古老城市,每天都能强烈的感觉生死的对比,马尼卡尼尔河阶一天24小时烟火不决,死亡在这里就像是日常,印度人的生死观早就达到无畏的神之境界。

原谅我无法深入体会那种感觉。但我了解,一个26岁的年轻中国女孩,在力排众议,用了83天的时间里独自行走印度11个城邦,这件事情本身就让我震撼。我甚至不用去了解她去印度发生的一切,就单凭着她敢于摆脱束缚,走上一条按她所说的逃避之路,她就必定赢得我的仰慕。她带着生活里的所有问题开始了一场前途未知的旅行,而结束旅行后,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因为问题的本身已经瓦解。(书中的一段话,我稍稍简略了一下)

我无法再从你们炫耀的照片中看出点什么。相片是用来记录一路的经历,可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自己的感受,我们本末倒置,对景色表现出无关痛痒,对照片却是千挑万选。

或许由我来讲旅行的意义有些可笑,好在我只是随便聊一聊旅游的问题。也只能如此浅显的聊一聊而已。总而言之,她的旅行原本只是为逃避生活却阴差阳错变成寻找真正的自己,一场旅游也许是放松,也许是沉重,却影响不了最终的目的,见证与成长。

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那些由于心血来潮而诞生的旅行,像极了自我的一次救赎,不问归途,不知祸福,只是脑海间突然地一个念头,便毅然踏上未知的土地,想来,这才是旅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