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承认我的手机歌单里只有4首歌,这或许会让很多人嗤之以鼻,但实际上也该是如此。为什么这么讲,音乐作为一种高雅的娱乐,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同风格的歌曲甚至可以将人带入不同的情感氛围。音乐就像是调和剂,愉悦你的愉悦,伤感你的伤感。但似乎这并非是我只有4首歌单的理由。
我同样喜欢听歌,只是在时间的增长中,我的歌单一首首的被我删去,原因是太熟悉!删去的歌也并非不好听,只是不再适合我的耳朵。就像我曾经一度热衷的网络神曲,却成了如今最为厌烦的歌曲类型。大概是短视频的兴起,让我对这些洗脑的背景音乐产生发自内心的憎恶。我不能说他用的不对,不好,但我只想听到最原本的音乐。
若是你推崇以上的快抖神曲,那恕我不会反驳。我原意也并非贬低这些音乐,只是我不再喜欢嘈杂的矫情。
我想,很有必要将我的4曲歌单呈现出来,或许只是想向你们推荐。第一首:《飞云之下》。旋律早就听过,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找不到歌名,偶尔的一次哼哼才让我找到这首歌。只想说好听,不多介绍,不多解释。第二首:《Lemon》。《非自然死亡》的主题曲,讲述生死,却用感人的旋律打动人心。旋律无界,感同身受。第三首:《燕窝》。一听就爱,无法解释!第四首:《一路之下》。杰哥的新歌,mv也是映射当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将歌手的态度呈现在大家面前。
4首歌曲,4种温柔。当然,这只是留下的歌,还有很多喜欢的歌曲,只不过懒得再去搜寻,打开音乐播放直接进入4曲循环,不累不厌。
但是引发我写关于音乐感受的事情却不是上面说的事,而是一档音乐综艺——《我是创作人》。其实从今年开始,我对任何新鲜的综艺,电视剧都不再有很大的兴致。但是我却一直期待《天籁之战》的到来,不得不说,《天籁之战》将歌手的创作潜能爆发式的喷发,每当看到一首歌曲被重新演绎,我就好像中奖一样兴奋。可是,等了一年,《天籁之战》第二季的预告也没等到,这时就找到了《我是创作人》这档节目。你还别说,看完第一期,我便开始追更了。无论是曾轶可的暗黑摇滚,还是梁博的音乐态度,再是汪苏泷的清新回忆,以及其他唱作人的不同风格,都让我耳目一新。如果说第一期的节目并没有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准确的传递出来,那第二期开始,我将描述我最为真切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