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豪雨(1 / 2)人类文明进化录首页

王凡上一世家中的老姥爷种了一辈子地,灾年丰年都见过,建国前的粮食亩产在现代看来就是“天方夜谭”,除去为来年准备的粮种,一亩地能收获一百斤小麦,就已经是大大的丰年。而平均年岁里,肥力正常的土地小麦亩产也就五十斤上下。

而比小麦要高产的水稻产量也很是凄惨,后来有一次做古代粮食生产方面的资料时,他才了解到就算是江南的鱼米之乡加早稻加晚稻加风调雨顺,亩产三百斤上下是正常,达到四百斤就是封顶。

部落里人均一年能够占有的粮食也就一百多斤,一年到头指望着这一百多斤的粮食就等着被饿死吧。

捕鱼、采集浆果、捕猎野兽,这是生存生活下去必要的补充!

部落里的陶器琳琳朗朗有百多件,全都是陶容器,有小到盛饭,也有大到储水,储粮的陶缸。

烧制陶容器,人类史上重要的发明之一,它是人类第一次改变自然材料性质的创造,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器具,使人类的定居生活更加稳定,而在另一方面,陶器作为炊器使用,使人类经常性的煮熟食物成为可能,增强了人类体质减少了疾病。

在后世,烧制陶器变成了一门稀有的手艺活,后世基本人人都认字,但想要找出会烧制陶器的手艺人,万人中不一定有一个,可在现在的远古时代,烧制陶器却基本是一个人人都会的手艺。

区别只是有的人烧制出的陶器质量好,有的人烧出的却让人难以形容。

在初一见到部落里的“房屋”的时候,王凡还小小的惊艳了一下。

七八十人的部落居住的房屋居然是用“木骨泥墙”技术建造出的,筑墙使用手腕粗的木柱作为骨架,以它们为基础编造篱笆,然后在表面敷上几层厚厚的湿泥,再架上柴火将其烤干,以此打造出的墙面坚固美观,被称为“木骨泥墙”,“墙倒屋不塌”的古典木构框架体系已趋形成。

部落首领居住的房屋和普通成员居住的房屋并没有两样,材料还是那些材料,居住面积一样的逼仄,特权阶级还未出现。

门道前方,为防止雨水倒灌,设有低矮的泥土埂,后世常见的北方土坯房在几千年前人类的蛮荒时代就已经定下了基调。

这种建造房屋的技艺很是先进,特别是部落地处北方,部落房屋里还建造有火池、火台,以供冬天取暖用,王凡不得不为先民的智慧所惊叹。

和简陋的防洪设施相比,建造房屋的先进技术让王凡很是高兴了一把。

“找到了。”

王凡从屋子里踅摸出了一把木铲,铲头是石制钻眼然后绑在铲身上的。

虽然大部分还是不相信明天会下雨的预言,但部落里的人还是服从的找出家中的铲子等工具。

“大家趁着下雨前,赶紧把壕沟挖宽,挖深!”

没有废话,王凡以身作则跳进了壕沟,一铲子一铲子挖土抛出。

上一世野外考古的时候,王凡就整日拿着大铲小铲。

两世为人,最擅长的还是挖土方。

原始部落时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好,部落成员听话的在壕沟中奋战。

听从首领的话,这是无数岁月生存下来最重要的经验之一。

经验论,人类最早“发明”并且付诸实践的理论,每一任首领不一定是部落里最勇敢的人,也不一定是最机灵的人,但一定是经验最丰富的人,一代代传承下来,首领知道什么东西不能吃,什么样的地方不能居住,什么样的草药能够致命。

不过……王凡成为首领到是一个特例,盖因为王凡在一年前一次又一次的准确预报天气,震惊了部落所有人,最后在前任首领的钦定与部落成员的推举下成为了新首领。

除去小孩和为数不多的老人,四五十个男人女人扛着工具在壕沟里奋战着,原始的工具效率实在不高。

四五个人一天下来也就挖了一土方,两天的时间壕沟的深度和宽度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