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可能制作出像后世那样强劲的枪炮,但是制作出一般的大炮,比如火统,还是没问题。
杨铣召集境内所有的能工巧匠,成立军械库。传授他们火药炼制的方法,同时制定了规范作业的流程。
为了警告他们遵守流程,还当众展示了火药的威力。将一块硕大的岩石直接炸成了豆腐渣,吓得那些人直哆嗦。
在同年七月底,杨铣制作出了第一杆火铳。威力虽然不大,但是很有震撼效果。杨铣默默的赶制一批火统,用来吓唬吐蕃军。
还同时制作出沙盘,将陇右和吐蕃的西线防务部署,全部用旗子代替。地形成比例缩在沙盘上能直观的推演出战争的走向。
七月中旬,杨铣准备充分后,率军正式西进,前往收复鄯州城和廊州。
吐蕃调集重兵,前往鄯州城抵御唐军。
两军在鄯州城西十余里对峙,杨铣以李晟为前军,自引中军,主动出击邀战吐蕃军。
吐蕃军自持兵势强盛,立刻出阵回击。李晟接触到吐蕃军后,僵持一段时间后向后撤退。
吐蕃军不疑有诈,继续领兵追击。
杨铣引中军也往后撤,诱吐蕃军进入埋伏圈。
等吐蕃军入埋伏圈后,唐军数百支火统分作三队轮流向吐蕃军射击。吐蕃军从来没见过这种玩意,再加上火统声响颇大,整个树林群鸟惊飞。吐蕃军登时大乱并撤退,自相践踏。
杨铣立刻回军掩杀,追击吐蕃军。
吐蕃军见唐军势大,只好放弃鄯州城,继续西逃。
杨铣率军进驻鄯州城内,休整一日后,即刻率军继续东进。此时的吐蕃军人心大乱,让杨铣有机会一口气夺回了整个鄯州区域。
吐蕃人担心杨铣再进攻廊州,于是派出使者找肃宗,商议两军议和之事。
肃宗一心只想剿灭叛军,对吐蕃军的议和表示同意。并下敕令给杨铣,命杨铣停止对付吐蕃军。
敕书到了杨铣的手中,杨铣一声冷笑。
李晟道:“吐蕃分明是缓兵之计,一旦我军停止追击。吐蕃军就有机会重新整顿兵马,再与我军交战。”
“可是陛下的敕书在此,我不能违抗敕令。”杨铣反问道:“此事我该怎么办呢?”
“这”李晟一时没了主意。
“也好。我可以安心的重新好好的研究新式武器,让它不再是吓唬人的废铜烂铁。良器兄加紧训练军队,以备来日。”杨铣心里早有大略。
“只是我军的粮草军饷该如何处理呢?”李晟问出了事情的关键。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是后勤很重要,只有后勤管理好了,才有可能打仗。
杨铣早想到这点,神秘兮兮的说道:“我已经聘请了一位很了不起的支度之才,到我帐下听用。”
李晟忙问道:“节度使所请何人?”
杨铣笑道:“杨炎。”
杨炎这位后世闻名的两税法开创者,大唐德宗年间的宰相,此时还只是吕崇贲麾下的掌书记。
杨铣早知道杨炎的大名,也和吕崇贲认识,在前往陇右上任的时候,就写书信请吕崇贲忍痛割爱,允许杨炎到杨铣的麾下听用。
吕崇贲不敢不从,于是命杨炎前往陇右。
杨铣收复鄯州不久,杨炎抵达鄯州城,被杨铣任命为支度判官,专门负责钱粮的筹措和供给。
吐蕃人需要时间重整兵马,杨铣也需要时间整顿兵马。双方表面看似相安无事,其实是剑拔弩张。
时间转眼到了这一年的八月,杨铣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收复廊州。吐蕃军也不服输,有心与唐军再决一死战。
同一时间,羌族在吐蕃军的煽动下在叠州、宕州作乱。杨铣上书朝廷,指出是吐蕃军所为。而且吐蕃军在边境集结了十五万大军,试图要攻取鄯州城。请肃宗准许他出击,迎战吐蕃军。
肃宗犹豫不决,没有立刻同意。
然而同年八月中旬,吐蕃军突然朝东移动,意图进攻杨铣。
杨铣被迫应战,率军三万出鄯州城,前往西海以东的大草原和吐蕃军对峙。
战争一触即发,杨铣又如何应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