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长安(1 / 2)大侠李药师首页

隋帝杨坚窃取了北周政权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当时的汉长安城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便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原南坡另建一座新城,取名为大兴城。

所以此时,北有汉长安城,南有新建的大兴城,我们把这两城都称为长安城。

李药师到了长安之时,大兴城已修建完毕,北有宫城和皇城,南有外城郭,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郭的明德门之间由朱雀大街相连,而朱雀大街东西两侧,分别为万年县和长安县。

有今人名为“王二”者,把宫城,皇城及官宦人家居住的里坊称为uptown,把平民百姓居住的里坊称为downtown。

如果按此分法,皇城,宫城以及周边里坊是uptown,靠南的里坊则是downtown,而原来的汉长安城可称之为don。

李药师此时正站立在明德门之外,他一身的白袍,只是风尘朴朴中,白袍早已变了颜色,头发也只是草草的拢在脑后,如果不是腰间横着的长剑和背后的背囊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个乞丐。

他自己也不在意,真名仕自风流,皮囊而已,何况衣着,而此时的隋朝,隋帝杨坚厉行节俭,也不在乎大臣和百姓们的穿着,既使是杨坚自己,平时也甚为节俭。

但如果你因此断定李药师是一个邋遢的人,那你就错了,他可是个讲究人。

李药师在明德门外驻足良久,身边人来人往,有汉人有胡人,还有远道而来的西域诸国之人,长安城不仅是隋朝的政治中心,经济也相当发达,鱼龙混居,物质丰富,冠绝全球。

说是国际化大都市,舍长安城,没有别的城市敢这么自夸。

只见眼前,城墙巍巍高耸,泛着土黄色,以明德门为中心,两边皆长有十数里,一眼望不到尽头,而明德门自身也宽有几十丈,当真是千年难见的雄城。

李药师虽出身关陇望族,可新建的长安城里却无屋可住,他的家人皆在外地为官,若说城中最相熟的,怕只有他的表兄韩世谔。

可李药师并不想去寻他的表兄,他的背囊里有韩擒虎的亲笔书信,三年前便已约好,为李药师谋了个出身,长安县功曹。

只是三年时间,世事沧桑变化,不知现今如何?

李药师从明德门进了长安城,更觉繁华,朱雀大街宽达五十丈,两边豆腐块一般的里坊,规规整整,坊间的道路也有二十丈宽,只是每一个里坊的外围皆有夯土围墙围着,像是一个一个方方正正的社区,更像是一座雄伟的泥巴森林。

李药师问明了长安县县衙所在,便一路沿着朱雀大街向着延平门的方向而去。原来这长安县县衙在西市和延平门附近,长寿坊(里)之内,李药师去长安县县衙自是去投贴拜访。

却说这长安县号称天下第一大县,县有上县、中县、下县之分,上县县令从六品,中县县令从七品,下县县令正八品,可长安县县令却是正五品。

人人都说九品芝麻官,李药师求的这个长安县功曹,却不是官,而是吏,官和吏虽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官是“为人民服务”,吏却是为官员服务,一个入了流了,一个不入流。

按理说,吏是没有品阶的,自古皆然,可是长安县的功曹,却是从九品。

这就大不相同了,既是从九品,自然会被纳入考核,自有升迁的机会,由此便可以看出韩擒虎的眼光之毒,这是世家子弟出仕的最好选择之一了。

而此时的世家,不外乎五姓七望,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而此时平民百姓想要做官,难如登天,此时的官员选拔仍是承袭旧制,既是官员的推荐制度,也就是达官贵人,名仕大儒们推荐某些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做官,这样的荐官制度的后果就是,催生了一个族别的诞生,士族。

俗语有云,举贤不避亲,可谁又会推荐那些素不相识的平民百姓呢?

纵使你满腹才华,可是平民百姓获取知识,何其难也,获取知识的手段既然有限,你满腹的才华,又有几分?

而那些真正想一展抱负的平民或学子,也只好附于世家门阀之下,才好一展所长。

待得李药师来到长安县县衙之时,已是下午,夏日午后,烈日炎炎,真个难捱。

与门人说了来意,不一会,便有小厮模样的仆人从内院而来,领着李药师穿过县衙,直至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