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这是不是谶语,多年后当叶尔康魂归荒原的时候,怕是连他自己都早已忘记了课堂上的突发奇想,更不要说有人把这个墓志铭刻在他的坟头了。
城固是西汉著名外交活动家博望侯张骞的故里。他是迈向中国西部探险第一人,更是通往西亚丝绸之路的开通者。城固位于汉中盆地中部,县域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窄。依据地形特点,自然形成三部分:北部为秦岭山区,中部为汉江平川区,南部为巴山浅山区。
设在二十里开外的乡野之地——古路坝的工学院,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艰苦,教授们多是住简陋的校舍或租住在当地的农民家中,学生则住在竹片泥巴墙的草屋里,睡双层大铺,夜间透过瓦片间隙可见星月,遇到下雨时,师生们上课、吃饭、甚至睡觉都得撑着雨伞。教室不够用,学院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用芦苇搭建了许多凉棚,算是能安下课桌了。许多从沦陷区流亡来的学生,没有衣服被褥,政府为这些学生每人发给棉大衣一件、制服一套,伙食每个月给战区学生代金法币六元,分三次发放,每十天发两元。学校缺少必要的教学设备,经费也极端困难,没有图书馆,更没有体育场,一切都处于一种战时流亡的教育状态。
别看在小小的古路坝,多年后被有文化的人与成都华西坝、重庆沙坪坝并称为抗战时期培养科学种子的著名三坝,在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城固闭塞,交通通讯极端落后,看不到报纸,外面的消息只能从陈旧的收音机里听到前方战况,学生们用大纸书写出来,贴在墙上供大家阅读。在城固县城尚且如此,地处乡野之地的工学院的境况就更糟糕了。这里没有电灯,夜晚的古路坝漆黑如墨,学生们坐在山坡上看星星。有人遥望,哪颗星星属于我?也有人发问,远方有诗和音乐吗?
沉静中,不知是谁吟诵起了校歌,继而所有的人对着山野齐声合颂:
并序连黄,卅载燕都迥。联辉合耀,文化开秦陇。汉江千里源蟠冢,天山万仞自卑隆。文理导愚蒙;政法倡忠勇;师资树人表;实业拯民穷;健体名医弱者雄。勤朴公诚校训崇。华夏声威,神州文物,原从西北,化被南东。努力发扬我四千年国族之雄风。
有人哭了,面对破碎的山河,心也碎了。有人情绪激昂地奋臂高呼:到前线去,到硝烟弥漫的炮火当中去!驱除倭寇,光复我中华大好河山!
有人站出来讲话,“同学们,不要悲伤,战争不相信眼泪。正如校歌中倡导的‘努力发扬我四千年国族之雄风’,我等学子应如何救国,这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说话的人是刘觉民,来自北平,是地质地理系二年级的学生。他说:“我们可以过流离奔波的生活,可我们的民族精神不能丢,我们的士气更要因敌人的炮火变得愈发刚毅。”他望望同学们,进一步说道,“我们从舒适的平津来到偏僻的乡野之地,难免思想上有波动,但我们是战乱时期的学子,理应要有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在这国破山河碎的今天,身为时代学子,我们该好好思量了。”
“是啊,大敌当前,山河被蹂躏,百姓遭涂炭,要战胜日本侵略者,还应努力学习民族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才能根本改变落后挨打、任人欺凌的地位。”薛教授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他接过刘觉民的话进一步说道:“同学们,我们身为中国人理应有一腔爱国热情。但我们不一定非得拿起枪杆到前线去杀敌才是救国,在后方研究科学增强抗战的力量,也一样是救国。”他顿了顿,扫视一眼凝神倾听的学生继续说道,“眼下我们很艰难,有的同学连饭都吃不饱,有的学生只能靠贷金勉强维持生活,也有个别学生被迫休学。虽说教师的生活比学生要好一些,但他们的工资是按‘抗战期间薪俸七折’的规定发放,许多从东北华北一带流亡过来的教师,由于多数拖家带口,生活担子并不轻松,有些老师只好课余兼职做其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来维持生计。尽管如此,但我们在雪耻强国、学成报国的意念激励下,唯有遵循老师严格施教、学生刻苦学习的原则,这才是我们师生们的使命,因为在国难面前,我们别无选择!”
这个星光璀璨的夜晚,在薛教授的一席说教下,学生们心情很沉重,握紧拳头互相鼓励。
这时许教授从人群边上走过来,他用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故事激励青年学子们,“越王勾践忍十年屈辱终复国,核心就是信心、计划、能苦、持久,这就是‘勾践精神’。而今东夷扇毒,猾乱华夏,我们抗击倭寇也是如此。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当下我等须放下党派之争,驱逐敌寇,还我河山,让日月重复光。”
许先生是工学院特地请来为学工科的学生们进行法理讲座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开阔学子们的视线,同时用他的哲学思想结合当下时局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从而发奋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开学几日来,学生们一见面的话题就是,“听许教授的课了吗?”“许教授讲得太好了。”“许教授讲的话让我觉得自己从昏睡中醒了!”
此刻,在教授们的理性说教下,站在星空下的学生们没有喊口号,选择默默离开,回到教室,“谈宇宙之玄秘,则极深而研几;论文辞之奥窔,则发微而抉隐。”
许先生倡导的“同仇敌忾”是好的,但同学们没想到,当局并没有以“勾践精神”对待博学宏才的许先生,之后不久,反而以其他理由解聘了他的法商学院院长的职务,让他尝胆卧薪。可学生们将他喻为进步与自由的灯塔,使暗夜海上行驶的船舶得到指引,不致被吞没于风涛。
夜安静了,微风拂动,高远的苍穹一片璀璨,仰或有流星闪耀划过,坠入黑漆漆的大山背后。间或传来几声狗的吠叫,还有婴儿的啼哭。
不远处,教室烛光闪烁,古路坝的夜晚灯火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