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陕西人的辛明亮说:“不是,是事实。唐代驿道每隔二十里设一个驿站,负责运鲜荔枝的驿使,把采摘下的荔枝连着叶子密封在竹筒中。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保持荔枝的新鲜,另外可以防止路途中的挤压。将竹筒装笼上马,二十里一换人,六十里一换马。日夜兼程,七天七夜就把鲜荔枝送到长安了。”
“好一个‘妃子笑’,寓意深刻。杜牧一定是受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的故事所影响,才有了这千古绝唱。杨贵妃能心安理得地吃荔枝,恃宠而骄,也该她有‘马嵬坡’等着。”李凯冷笑,愤愤不平。
“那李太白呢?”叶尔康又问道:“他歌咏山水风光,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的诗作通篇描写了蜀道的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他走的又是那条古道呢?”
辛明亮笑了,“看来叶兄真是学理科的人,殊不知,李白根本就没走过蜀道,他出川走的是水路,过重庆、到洞庭、经江浙,再一路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又沿着淮河逆流而上,到南阳,经襄阳,再经随州到武汉之北的安陆市。”
李凯接话道:“接下来这位诗仙便在安陆县给人当了倒插门女婿,过了三年近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辛明亮点头:“是这样。然后他沿汉江北上,入长安,开始求取功名。”
“接下来我略知一二。”叶尔康总算找到了熟悉的话题:“他先拜见宰相,人家推脱说病了;又拜见玄宗妹妹玉真公主,人家没搭理他;接着拜见各路达官贵人,希望能够谋个一官半职,结果次次碰钉子。”
“是啊。”辛明亮继续说道:“像李白这样才华盖天下的人,这个打击未免也太大了。尽管唐玄宗对李白大为赞赏,但也只是供奉翰林,说白了就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这对于李白这么骄傲的人来说,谋到这么一个小官,太委屈了,他的志向可是要当宰相的呀!于是,他开始自暴自弃,在长安城里斗鸡走狗、喝酒赌博、打架斗殴,摆起了浪荡子弟的做派。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蜀道难》,可谓是有所指的。”
“我似乎明白了。”叶尔康有所感触地说道:“李白没走过蜀道,那么他写的蜀道难,莫非是在讲述他自己的‘求官难’?”
“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是这般认为的。”来了兴趣的李凯头头是道起来:“噫吁嚱,危乎高哉!求官之难,难于上青天!求不到官,能怎么办呢?‘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叹一口气,自己安慰自己,说官场太险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何必要高攀,那里有‘飞湍瀑流’和‘砯崖转石’,当心被夺了性命。似乎想通了,一口气叹不顺,还得再叹一口,顺便骂一声自己,‘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你一个远道之人,来长安干啥来了呢?自取其辱罢了。想明白这一点,再指指点点地骂几句地方官员‘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恶性后,再次安慰自己一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然后,侧身西望,只好发出长长的慨叹,离开长安,踏上了归家的道路。”
“哈哈哈,解得好,有趣,说不定还真是李太白的真实思想呢。”叶尔康鼓掌。
辛明亮没有笑,不以为然,“这是你的片面理解,说白了是胡诌。其实这首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是送给友人的一首诗,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那么这个友人是谁?莫不是杜甫?”叶尔康问道。
“不是,这时杜甫尚未入川,正在甘肃秦州,所以不可能是写给杜甫的。”辛明亮说:“据有学者考证,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不对,既然是规劝友人的,他何必发出西望长安的感叹呢?一定是李白入长安无成而归时的寄意之作,是有所指的。”
讨论归讨论,他们没有因此而争得脸红脖子粗。说完了,当天的路程也走得差不多了,该找村庄歇息了。
还好,前方不远就是月河村。
一路翻山越岭,大家都是疲惫不堪,李凯像霜打的茄子,没有了此前调侃的豪情,仰望渐渐昏暗下来的天空,脸上写满了沉郁的神色。这样的神情再被昏黄的夕阳笼罩,更是增添了一抹伤感的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