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父亲提出的支持他在校学习生活费用,意味着雷建国每个月可以将学校发的所有补助全部补贴家里,减轻家里的负担。最终,为了家里,他放下了一直坚守的底线。
奶奶说,有一段时间她突然发现父亲寄给家里的钱和粮票多了,她让家里老六也就是雷晓波的六叔雷建安写信问问什么情况,因为做母亲的担心孩子别在学校舍不得吃穿,影响了身体和学习。父亲回信说,在学校有的同学饭量小,平时会多分给他一些粮票,所以寄给家里就多了。但奶奶还是不放心,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熟人了解到发生在父亲身上的事情。母亲知道后在家偷偷地哭泣,而奶奶也气得不轻,立马放下家里的农活,独自一人乘车来到省城,找到父亲,对他说,雷家世代都以德为本,以善待人,人可以穷,但志不能穷,人不能昧着良心做事,既然成家立业,就要善待人家姑娘,这样为家操心的方式雷家不稀罕。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
无论父亲在后面怎么追,奶奶自始至终不回头。看着奶奶远去的背影,父亲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也是从那天起,父亲毅然中断了和那个女孩的所有来往。尽管后面女孩的父亲百般为难,但雷建国仍然不为所动,也因为此,全班30多个学生就他一人毕业时被分配到了农村的乡镇医院,其他的至少被安排在县以上医院。
母亲余慧珍每想起此事,总觉得亏欠父亲,雷晓波记事后,总能在一些事情上看出母亲想极力补偿。奶奶说:生下姐姐雷芳的时候,母亲哭了好长时间,她想为雷家生个儿子,当时,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文化的农村妇女,生男是她们最高兴最自豪的事,而生女儿不仅被别人瞧不起,就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雷建国倒并不太在意女儿还是儿子,可他劝不动余慧珍,大道理余慧珍也听不进去,最后还是奶奶悉心相劝,余慧珍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两年后,雷晓波出生,余慧珍感觉特有面子,可后来雷晓波慢慢发现,父亲疼姐姐胜过疼自己,看来当年母亲的“重男轻女”情结只是一厢情愿。
对余慧珍来说,儿子继承父业是她的心愿,她也是从丈夫一次无意中的聊天里听到的。或许只是雷建国一时之见,但对余慧珍来说,雷建国的希望就是自己最大的期盼,但儿子最终并没有听从她的相劝。
雷晓波并不是一个不懂父母心思的人,他也不知道上军校的把握性有多大,所以在第一志愿里偷偷填上了父亲当年所在的医科大学,这也算是安抚母亲的“镇静剂”。雷晓波说:妈,军校能否上得了,还不一定呢?如果上不了,说不定就能上医科大学。但他隐瞒了一句话,就是如果上不了本科,不复读,直接去当兵。
雷晓波回到老家的第二天,正逢奶奶的“五七”。那天,雷晓波抱着奶奶的灵位哭了很久。他深知,奶奶在他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甚至超过自己的父母。泪光中,雷晓波仿佛看到了奶奶面容,看到了她脸上荡起的微笑,看到了她眼里因后辈不争气而贮满的泪水。那个曾在他成长中留下无数幸福记忆的老人,在用温恭直谅,感悟着尘世中的雷晓波。
雷晓波学生时代最大心愿就是让奶奶看到自己金榜题名的那一天,只可惜人生有时就是有太多的遗憾,这些缺憾构成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对于雷晓波而言,这个遗憾成了他一生的心痛。
接下来的日子,雷晓波在家里静静地等待着高考成绩。那段时间,高中同学喊他参加聚会,他委婉地拒绝了;母亲让他到亲戚家走走,他也拒绝了;父亲说带他出远门转转,他还是拒绝了。雷晓波平日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都属特招人喜欢的孩子,人缘很好。但奶奶的突然离别对他实在是个沉重打击,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每天除了吃饭便是睡觉。
雷晓波颓废的生活状态惹恼了姐姐雷芳。从小在家里他就特怕姐姐,雷芳性格直爽火爆,小时候经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小事,逮着弟弟就一顿打骂。雷晓波也不和姐姐计较,只要和姐姐发生冲突,他就躲,躲得远远的。姐姐尽管脾气不好,但如夏日暴雨,来得快去得快!雷芳上学晚,成绩比较差,加上小学又复读了一年,所以到了初中,跟雷晓波分到了同一个班。初中毕业时,县里卫生系统为了照顾内部优秀员工,特招了这些职工的孩子送外学医,雷建国也分到了指标。当时家里一些人强烈建议将指标给雷晓波,毕竟女孩子长大了是人家姑娘,男孩子工作不好找。这种想法在雷晓波的家乡很正常,原因有两个:一是家乡几乎没有大学生,还是不要赌高考这条路;二是女孩子若念不好书,还可以找个好婆家。
雷建国却并不这么认为,他始终觉得儿子以后一定会有出息,于是不顾家里反对,将学医指标给了自己的女儿。奶奶曾经问过雷晓波,难道他对自己的父亲所做的决定不生气?雷晓波笑着说:才不呢!后来姐姐雷芳也跟他说,如果上不了大学,将来不仅是他,还有他媳妇,一定会对父亲的决定有意见。
其实,雷晓波骨子里就不愿学医。最初,他的愿望是考取一个文学类的专业,以后当一名作家。班主任曾劝他,一个理科生,当什么作家,学工程,学技术,当个有本领的技术男,那才是正道。另外,参军入伍也是雷晓波的理想,这个理想并不完全是因为奶奶。他在初一的暑假跟随六叔雷建安去了部队,对火一样激情的军营生活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在那里,他遇到了以前在农村从没有见过的部队大院孩子,至今他仍然记得:教他打乒乓球的吴奇,给他故事书的李小乐,大方可爱的戴盈……这些孩子的叛逆、活波、开朗与见识让他这个从未离开过农村的乡下人开了眼界。那个暑假,是他人生最快乐的假期,不仅结识了朋友,更重要的是绿色方阵在他脑子里深深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