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送别(2 / 2)三国恩怨录首页

赵云转身看向这个比他小五岁的师弟,从前几日的相处中,他逐渐感觉到他的怪异。最初赵云是从言谈中感受到的,后来他发现并非只有这一点。这些让张汹感受起来像变了个人一样,或者说一夜之间成熟了十几岁,再也不是以往那般小孩子的作为。不过赵云并没有往别处想,而是将他变得成熟的缘由,归咎到那次的受伤。这么一看倒是一件好事。

此刻张汹的一番话赵云并不知道什么他是什么用意,赵云不往他处想,只觉得是好意提醒。因他的话,赵云留下了一个心眼。

“好,”赵云坚定地点头,扭头朝北方望去。“师弟的话我记住了,不过这北方我一定要闯一闯。”

赵云心意已决,像他这样的男人,一旦下定决心就算是八匹马都拉不回来。张汹不打算说任何赘言,他伸手从衣服口袋里掏了一会儿,将几块沉甸甸的东西塞到赵云手里。

赵云感受到手心一阵冰凉,再一看却是几大锭黄锈色的金子。他抬起头惊讶地说不出话来:“你……”

张汹微微笑道:“师兄不必介意,大丈夫身于天地之中,当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要做成这些,怎么能没有一匹良马相伴,大丈夫又怎能为五斗米折腰呢。”

“可是……”赵云欲言又止。自从董卓铸小钱以来,市面上的交易已经到了钱贱物贵的地步,唯有金子尚且保值。这约两斤重的金子足可购得一匹良驹和足以支撑他到幽州的干粮。这是他所急需的东西,张汹的话真是说到他心坎上了,他虽然志在四方,但真没有盘缠还真是哪里都去不了。不过碍于情面,赵云对此事难以启齿。

“师兄要是觉得过意不去,日后到了幽州的产马之地,择当地好马送我一头便可。”

张汹轻描淡写道,不想增加他的负担。

赵云也不再推诿不再婆婆妈妈,一把塞入怀里,随后双手抱拳朝张汹作揖。他并未有多少行装,只有背上一杆长枪和弓箭是绝不能丢下的。

“师弟,我也走了。”有了钱,顿时赵云的底气足了许多。他朝城外的马市走去,步子充满力量。

张汹突然喊一句道:“师兄,若此事不成,切不可不顾惜自身性命,一点要小心。”

他害怕赵云师兄一旦投奔了公孙瓒便效死命,若是这样,武艺即便是再高,又如何能抵挡千军万马。但张汹的这番话赵云并没有听进去。

张汹独自坐在邸店的案前喃喃自语道:“北方……公孙瓒,名声和门第当真如此重要?一个好名声能让贤才舍命投奔,一个无门第的人连门槛都无法踏入。或许这便是世道,自古如一。”

他摆摆脑袋,坐在客舍的案前半晌,长久的沉默不语。他的心思渐渐由赵云转回到自己身上。张汹原先的身份究竟是什么,这几天来等他熟悉了这里的环境,他终于有了模糊的印象,尤其是翻到藏在包裹里的信函,他回忆起来。

说起来十分可笑,原以为自己身边随便携有金子,可能是个大户人家,张汹这几日猜测了许久,河北张家到底有哪些名门望族。若自己是其中一员,这样也好有进身之阶。可后来经他仔细分析信里的内容,原来自己并非什么名门,乃是中山国的一个商贾之家。

士农工商,商为最末流。话虽如此,但实际上商人的地位是与财富挂钩的,而在乱世财富又往往与权力关系紧密,加之东汉是大地主建立的王朝,商人或多或少都与官有些关系,官亦是商,商亦是官,对商人的限制便没有后来那么严苛。

张汹知道自家祖上并无官职荣耀,但能给他八九斤的金锭作盘缠,有这样的条件,他已经十分满足了,过多的奢求好比临渊羡鱼。

前不久张汹已经拖童家派人捎信给父亲,算算日子大概也就这几日便会有回音。张汹所处的城叫房子县,离中山国相隔不远,约三百里路程走上两日就可抵达。不过连日的雨或许耽误了赶路,迟一些也说不准。

真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家子人。张汹心里萌生出淡淡的紧张之感,除了师兄他到现在还没有更多接触旁人,“父母”到底是怎样的人,自己是否又能融入进去,张汹不免担忧。

门外来往的人络绎不绝,县城里逐渐热闹起来。临近巳时方才到用早膳的时间,张汹匆忙吃完,见时间尚早便想着到县城周遭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