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四章 西河(1 / 2)米道首页

说话之人正是董卓之心腹谋士,郎中令李儒。事实上每日早朝前夕,李儒都会将当日所议之事,以及如何处理之举措记于简牍之上,命人送至未央宫宣室内,先行给小皇帝刘协过目,让其在接下来朝会中照做,以达到操控朝政之目的。

不过这次却是个例外,刘协平静且拘谨的面色瞬间诧异万分,显然没有一丝防备,不知道李儒究竟唱得是哪一出。

好在李儒并未将注意力锁定在坐于龙椅之上的刘协,而是转向立于自己右侧的治书侍御史刘诞。

刘诞未曾想到李儒竟然这么有针对性,显然意识到了他最不愿意看到之事就要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不过好在自己早有防备,顿了顿后,乃强作镇定道,“最近长安城内流言纷纷,说米贼窃据汉中,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不知李郎中可有耳闻?”

单单这一照面,二人内心有何图谋,彼此间已是心照不宣。而旁人只知道这位刘御史乃是益州牧刘焉之子,至于更深层次的缘由,自然是毫不知情,遂像看戏般围观二人接下来如何斗法。

而刘诞能有如此迅速之回应,显然早先便已收到刘焉差人送来的家书。之前长安城内散布的流言便是他暗地里花些钱粮命人弄的。

只是他意想不到的是,米贼居然私底下同董卓有来往,且刘焉派去搞破坏的细作也在张鲁的严密布防下行动失败,褒斜道至今为止畅通无阻。

李儒阴沉的面孔中闪过一丝揶揄之色。旁人不知道,但是他李儒不可能不知道米贼每日都派商队运送烈酒至郿坞,必不会做出自断财路之举。这背后栽赃陷害之人又是谁,如此行径对谁最有益,答案显然早已明了。

然而,或许是觉得在朝堂之上并不想和米贼有过多的交集,又或许是本身对米贼无任何好感,不想为其辩护,李儒并未戳穿米贼截断交通之谎言,也没有继续追究斩杀汉使究竟是何人所为,而是变戏法般从宽大衣袖内取出一份帛书,如对待宝贝般细心呵护,一边将其小心翼翼摊开,呈现在刘诞眼前,一边娓娓道来,“荆州刺史刘表近日使人递书至御史台,称益州牧刘焉造作乘舆车服千余乘,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

御史台乃是中央设立的监察机构,始置于秦代。御史负责监察事务,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然当下自然成了董卓党羽监督震慑百官,防止其图谋不轨之器具。

常言道,近水楼台先得月。刘诞作为治书侍御史,本应第一时间得知此表,未曾想却被蒙在鼓里,直至事发之前都毫无察觉。李儒对御史台的掌控力可想而知。

至于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乃是指刘焉就像当年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西河教书时那样,被人当作圣人孔子,实际上就是刘焉图谋不轨的委婉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