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祸起金雕(1 / 2)万羽堂契约首页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这几句词,出自大明第一才子杨慎的西江月廿一史弹词。正如词中所写,中原神器几经易手,到了十二世纪中叶,落在了女真政权金国的手中。与此同时,汉人的小朝廷偏安一隅,虽经1161年的采石矶大胜完颜亮,但不久、后来有“小尧舜”之称完颜雍继位,迅速稳定了局势,使得两年后南宋的隆兴北伐落得个“符离之溃”,无功而返。

二百年来,宋朝面对北方民族的侵攻大多处于被动防御态势,关键点就在于缺乏优良的战马,很难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集团。少了骑兵这一机动兵种,要想以步制骑,就只能在军备上下功夫了。幸而宋朝经济发达,税赋又重,每年的财政足以支撑数十万人的重装盔甲。盔甲都造得起,武器更是不在话下。为了应对邻国的军队战术,宋朝又发明了许多强弓劲弩,这些武器装备大大强化了宋朝的守备能力。又兼靖康之后精简部队,整个国家只有二十万敢战的精兵,这才得以在女真的铁蹄下勉强保存了国体。

既然说到了武器装备,就不得不说一下宋朝的兵器管制制度。宋朝兵器管制极其严格,有相关专家研究过,宋代的武器管制制度只比那个十户汉人一把菜刀的朝代稍稍松了一点,平民百姓不得拥有任何刀剑弓弩及长兵器,只有可以当成劈柴刀的钝朴刀和短板刀成了漏网之鱼。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以打猎为生的猎户们可以持有一些威力较大的武器,譬如弓弩。

弓和弩都属于投射物器,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弩有扳机、准心,虽然射速较慢,但精度较高,学会使用也较为简单,大多猎户都选择弩作为武器而古代的弓只有弓梢弓台,瞄准基本靠手感和经验,射速虽快,但要想百发百中,绝非易事。观整个南宋,偏有一名猎人极擅射箭,无论远近,每发必中。

淳熙七年公元1180,蜀地,青城山脚下,一个猿猴般的身影在树林里穿梭。突然,一道白光闪过,“嗖”的一声,一支竹箭将一前一后跑着的两只野兔几乎同时钉在了地上。

“不错不错,今天又有东西果腹了。”

这个穿着皮甲,脚蹬兽皮靴的山民叫元三,是当地村落的猎户。如果不是因为十年前父亲猎捕花熊即大熊猫,把自己连同十条猎狗一齐赔在了山里,那么“猎户”俩字后面还应该加个“之一”。

元三拎起野兔,猴子一般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正想着是烤着吃还是炖着吃的时候,一阵阵响亮的鸣叫引起了他的注意。

元三手搭凉台,抬眼望去,竟是一只巨大的猛禽在空中盘旋,心中不免一惊。寻思道: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鸟儿?也罢,既然没见过,不妨让它下来和我认识认识。

想罢,元三拈弓搭箭,拉满弦后,冲着那只猛禽飞行的路径瞄准了一会儿,一撒手,离弦之箭直入云霄。他不会想到,就这一箭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害物伤生性岂驯,且宜笼罩待知人。惟擒燕雀啖腥血,却笑鸾皇啄翠筠。

狡兔穴多非尔识,鸣鸠脰短罚君身。豪门不读诗书者,走马平原放玩频。

这一首乃是唐代诗人徐夤的鹰。鹰是一类视力极佳、飞行速度相当快的猛禽。亚洲的鹰当中要数体型庞大的金雕为翘楚。金雕通常生活在蒙古一带,寒冬之时会南飞过冬。由于金雕翼展可达七尺宋时一尺约为3168厘米,性情极为凶猛,可轻易擒走绵羊牲畜,乃至儿童,牧民极为憎恶,常常想将其猎杀。但金雕行动如风,很难捕捉。而牧民当中若有能弯弓将其射杀的勇士,便会被尊称为“射雕者”。

却说元三朝天弯弓射箭,不久,一声脆亮的哀鸣,之前盘旋在空中的猛禽两翼一合,旋转着坠落了下来。

元三快步跑去,待到近前一看,竟是只约半个人大、羽毛金黄的鹰类。这正是一只金雕。

好大的猛禽啊!元三心中赞叹。他蹲下来摸了摸金雕的羽毛,浓密厚重,不免心中一喜:这样的羽毛从未见过,定是做箭羽的好材料。

要说这弓箭的箭羽可有学问,一般小型禽类的羽毛可不行,譬如鸡鸭的羽毛太轻,做成箭后射出去很容易受到风向干扰,影响精度,至少要得大白鹅的羽毛才行。而鹰的羽毛最为厚重,不易变形,乃是做箭羽的上佳材料。以鹰羽制作的箭矢称作“雕翎箭”,相当贵重,在当时的黑市甚至可以卖到四十文一支一两一千文,宋代一两约合现在人民币一千五百元。

元三想罢,便打开腰囊,动手拔起雕翎,一根一根放进去了。正拔了没几根,不远处传来阵阵犬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