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5章 话说长平(2 / 2)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首页

【翻开战国时期的历史,是华夏民族历史上少有的兵争乱世,其间韩赵魏楚燕齐秦七大战国,或是战争或是伐交给后世之人留下了诸多的感慨。

战国的历史在中后期区别于春秋时期时的不同是,列国进行战争的目的已经不再满足于尊王攘夷,一匡天下,做一个所谓的霸主。

而是强悍的国家试图吞并其他国家统一整个帝国,亦或是像中山宋国、鲁国等二三流国家求得自身安定,再没有尊奉周天子的心肠。

时间到了战国中后期时,秦国经过历代国君的励精图治,和对于商君成法的坚持,成长为超级强大的国家,一时之间只有东方的齐国和南方的楚国可以抗衡。

但是齐国因乐毅伐齐之后一蹶不振,蜷缩在山东半岛不再有吞天下之实力,楚国则在历代秦国国君的持续性压力下开始变得愈发衰弱,一时之间只看到秦国指东打西好不威风,而这个时候位于今天河北等省区的赵国开始崛起。

在赵武灵王的主导下,赵国率先在全军之中建立成建制骑兵部队。

起初,赵武灵王赵雍只是苦于赵国深受匈奴之害,赵人虽然强悍,但是仍然是在匈奴的历次入侵之中损失惨重,边地屡遭荼毒。

于是赵武灵王学习了匈奴人的长处,推行“胡服骑射”政策,在全军范围内推行骑兵制度,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并且重用肥义,对国内的一些政治制度做出了有效改革,之后赵国在十余年间迅速强大起来,建立起一支强大的赵军。

之后赵武灵王出兵北击匈奴,灭亡楼烦、林胡,灭亡中山国,击败魏国和燕国,时赵军军中有歌“我衣胡服,我挽强弓,北击匈奴,拓地千里”。

一时之间赵国国力鼎盛,迅速成长为山东六国中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

而长平大战的缘由就得说说韩国的上党地区。

秦国当时是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秦昭襄王用宰相范雎远交近攻之计,不断入侵周围国家,用名将白起重击楚国,攻破楚国国都,又三度攻打韩国和魏国,使这两个国家俯首帖耳,尤其是韩国,已经在灭亡边缘。

韩国的上党地区在秦赵交界的地方,韩国兵弱民穷,对于这样一块兵家必争之地早已经是受的力不从心,于是韩国人就耍了一个小心眼,韩王已经答应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但是上党太守冯敬却自作主张把上党地区献给了赵国。

上党地区,地势雄伟,可以说秦赵两强谁拿到了这块土地谁就占据了今后两强争霸战的主动权。

但是从总体形势上来看,秦强赵弱,赵国君臣对于要不要接受上党郡就产生了非常大的争执。

赵国此时的国君已经是武灵王之后的第三代国君赵孝成王,名相蔺相如和客居赵国的名将乐毅都主张不能接受上党郡,而应当把目光放到国内的建设上。

但是军事强硬派平原君赵胜却是一再坚持必须接受上党郡,才能使赵国立于不败之地。

赵孝成王也不甘心这到了嘴边的肥肉不吃,同时孝成王心底也十分清楚,这从秦国的嘴边抢肉吃,那就得做好打恶仗的准备。

于是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前去接收上党郡,同时派老蒋廉颇领兵十万作为后援开始加强上党地区的防御。】

“作为君主,在面对送到口中的肥肉又有几个能忍耐住不去吃下的呢?”曹操摇晃着手中的酒盅,说道:“赵孝成王作为赵国的国君,他的想法是没有错的。”

“而蔺相如等赵国的臣子出于考虑而拒绝接收这样的地盘,也是没错的。”

“但是赵国还是太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啊!”

秦军的反扑才是赵国万万没有料想到的猛烈!

“并且,韩国的这一招驱虎吞狼的计谋是个人都可以看出来,赵王的贪婪已经超出了他的理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