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人的想法,从皇帝登基便成为九卿的一些老人,更是早已明白皇帝的改制想法,虽然皇帝从来没有明确的说过,但这个偏向很明显。
众位卿级选手看着两位丞相,等待他们的发言,主要看的是李斯,因为这位是大秦制度设立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恭坐案几的李斯先是对皇帝行了一礼,然后道:“先帝制定的总体制度是有效的,但就像陛下所说,如今看来,其中颇有瑕疵,也许是时候要进行一些调整了。”
李斯又进行了一些阐述,大概表达的是:臣是支持陛下的。他说的都是一些偏向于空泛的话,没有具体措施。
这也够了,眼看有左相出头,后面的各位重臣便开始大胆发言。
有过提前沟通的工部尚书白丰主动道:“臣觉得,也许可以减轻一些处罚力度,更改一些具体的措施,例如将秦律中关于肉刑的部分进行削减。”
“假设我们按照律法要割掉某人的鼻子,或者斩断他的右脚,那我们为什么不让他去修长城呢?这样也是为陛下的天下做出了一点贡献,而斩断他的手脚,并不能让他发挥更好的作用。”
“《商君书》记载:不以农战,则无爵;犯禁者劓。陛下现在已经拥有了天下,那我们还需要如此重罚吗?”白丰当完托后便退下了。
(白丰转正后,工部合并了将作少府的职能,基本上拥有了类似于后世工部尚书的完全体能力)
群臣中的部分人偷偷抬头看,发现皇帝依然是微笑颔首的模样,心中便有了定数,他们陆续站起来发表观点。
“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趾。这样的处罚有点过重,臣认为不如像白尚书所言,以家乡劳力、修渠挖沟来作为处罚,更为合适。如果怕失去监管能力,也可以在他面上刺字嘛,总好过直接砍掉左脚。”经常处理地方事务的内史道。
“《田律》规定每亩地播种量(稻谷每亩二斛)和农田灌溉时间,违者罚铠甲。先帝的该项举措很伟大,它有效提升了地方农业水平,但显然也激化了相当多的矛盾和问题。”冯去疾跟上。
又道:“《厩苑律》同样如此,它要求每年四月至七月关闭马厩通风口,防止牲畜中暑。天下诸事皆决于法,百姓若不听从,便会沦为罪人,愚昧者由此心生怨怠,便如那秋季干柴,极易引燃。”
胡亥点头表示认同,秦朝真的太完善了,完善到让人感觉完美。但问题在于,人世间和人类本身并不完美,这其中就出现了剧烈的矛盾。
“市场交易须用官方度量,误差超二百其一则罚盾。这当然是很好的想法,但目前各地度量之事已经做成了,也许此条例可以放弃或者修改一下,不必再像当年刚刚推出一样如此严苛。”懂得地方经济的治粟内史如此道。
他补充道:“有的地方也许可以继续,比如南边的桂林象郡,当地还没有完全接受朝廷的度量制度。”
在几个刻钟的讨论之后,大家虽然有不太一样的意见,但因为有胡亥的引导,整体还是比较趋同的。
“笃笃。”胡亥反手用关节敲了两下桌子,就像后世老师让学生们安静一样,慢慢的,底下的众卿平静下来,转头看向皇帝。
“诸位爱卿的意见,朕大概明白了,总的来讲,改是要改,但有的爱卿认为不宜过快,这也是对的,而且最好要看地方,需要因地制宜的去做。”
“陛下圣明!”群臣一片应和。
胡亥坦然受之,他接着道:“寡人是这样想的,从收缩死刑开始,死刑的类目暂且不动,寡人觉得朝廷对于死刑的认定是非常合理的。”
“但大辟的类别有点太多了,将车裂、腰斩、磔刑、烹煮等残酷的刑罚隐没,除特别案件外,一般不再采用。单单保留枭首示众这类干脆利落的刑罚,把太多精力放在怎么处死一个人身上,有点奇怪。”
“死刑往下便是两大类,一类是身体相关,一类是其他……”
在胡亥讲出自己的意见之后,又讨论了一下,随后便出现了初始版修改方向,后面还要再三讨论。
一,皇帝决议隐没减少死刑类别,汇总为枭首之刑。
二,肉刑中的劓刑(割鼻子)、刖刑(从砍脚趾到砍膝盖以下都有)废除,改为黥刑加劳役、财产罚没,或笞刑二百以下。黥面刺字保留。因通奸乱伦等被罚以男子去势、女子幽闭的宫刑保留。
三,城旦舂(劳役)、鬼薪白粲(特殊劳役)、隶臣妾(贬为奴隶)此类刑罚暂且不动,具体条目和力度后续再详查更改。
四,赀刑(罚没铠甲盾牌)降低,以秦半两计数,降低处罚力度。收缩赎刑(类似于花钱保释,但它上至死刑)范围,死刑不可赎之,大体暂且不动。
五,迁刑、笞刑、耐刑、髡刑、夺爵、籍门、连坐、废,此类刑罚暂且保留,不做更改。
一旬之后,具体类目主要是关于肉刑的部分被修改完毕,条列呈上,通过。
在胡亥的要求下,内史、北地郡、汉中郡、上郡、陇西郡、河东郡、三川郡、颍川郡八地先行试点,收集问题,待明年平定天下,理清万物之后,在考虑将此法推行全国。
此次秦法改革其实没有动特别深的地方,正儿八经的秦律纷杂烦扰,但改的这几项可以像罢停大规模力役一样,给天下喂上一颗具有立竿见影效果的止痛药。
最重要的是,皇帝向天下吹出一股春风,陛下说话算话,他真的打算启动改革了。
这开的是一个口子,落的是名为希望的种子。
缇骑奔向四方,与秦法变革一起蔓延开来的,是皇帝宽仁的名声。
经历过这几轮重棒敲打的各方势力学者,他们的腰杆不再像秦始皇时期那么硬了,各地吹捧的声音此起彼伏,听取蛙声一片。
各门各派,老贵族新地主,他们欢欣鼓舞地表达了拥护,没有像之前硬着脑袋的儒生、方士、贵族们一样,去和朝廷硬顶。
敢硬顶的家伙们已经死在战场上了,活着的基本都是软蛋,凡事好商量嘛。
(其实后来的律法一样很残忍,举个有意思的例子,汉文帝废除了肉刑,但取代它的杖刑和笞刑却常常将人打死,简单来说,你不用残疾了,你可以直接投胎了……
直到明清时期,动辄将人杖毙的事情依然很多,律法的严酷和残忍不差秦朝半分,而且法律的条文数量实际上处于历年增加的情况,那秦到底是不是因为律法这个事儿亡的,个人觉得 有待考证,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