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6章 青囊证道(2 / 2)药香伴仁心首页

龙阿婆将布袋放在实验台上,小心翼翼地取出黑褐色的块茎,块茎表面布满了自然生长的纹理,颜色深沉,仿佛承载着岁月的秘密。她轻轻拍了拍块茎,低声说道:“这地龙胆能增强菌株的解毒效果,与噬毒蕈相辅相成,必能事半功倍。”

文老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这真是个意外的惊喜,配合地龙胆的效果一定会更为显着。”他轻抚着地龙胆,心中已经开始思索如何将这两种天然的力量结合,创造出更加强大的解毒与抗癌药物。

国际知识产权法庭内的气氛异常紧张,明德制药的律师团正播放着一系列攻击中医理论的言辞。律师站在法庭中央,激烈地阐述着“中药不科学”的立场,试图否定百草堂的研究成果:“中医的经络理论早已被科学证明缺乏实质依据,所有基于经络的治疗方法都是毫无根据的。”他们的声音响亮而自信,几乎充满了嘲讽,似乎认为这场官司已经稳操胜券。

然而,被告席上的林婉儿却丝毫不为所动。她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解开了投影仪的开关,随即拿起激光笔,指向法庭的天花板。“请各位感受太渊穴的脉象变化!”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法庭的每一个角落。她的举动引起了全场的注意,律师团和陪审团的目光瞬间聚焦到她身上。

顾辰逸迅速启动了可穿戴传感器,他的手指在控制台上迅速操作,调整好设备后,传感器贴片被固定在明德制药律师的手腕上。实时传输的脉象波形立刻显示在屏幕上,律师的脉搏图案开始被精确描绘出来,波形一条条清晰地浮现在屏幕上,显示出他身体内的血流脉动情况。

AI算法迅速对脉象波形进行分析,将其转化为3D经络模型,模型在投影仪下逐渐成型。随着数据的推进,显示屏上的立体图像清晰地展示了血液在经络中的流动路线与速度,整个过程像一幅栩栩如生的动态画卷。全息投影中的图像逐渐扩大,显现出律师手腕部位血流的详细动态。

屏幕上逐渐显示出令人震惊的数字:“在桂枝茯苓丸作用下,手太阴肺经的血流增速41%!”投影中的经络模型显示,药物通过经脉进入体内后,血流的速度明显加快,太渊穴所在的肺经血流量显着增加。这一变化无疑证明了桂枝茯苓丸能够通过经络调节血液循环,并且其效果是显而易见且具有科学依据的。

“这就是你们所谓的‘不科学’!”文老的声音在法庭上响亮而铿锵,他的手中掷出一本《灵枢》英译本,书页轻轻飞扬,准确无误地落在法庭桌上。“公元前三世纪的经脉理论,正被二十一世纪的血流动力学证实!”他的语气充满了威严与自信,眼中闪烁着对传统医药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现代科学验证的坚定信念。

随着文老的话语落下,全场一片沉默,明德制药的律师团的表情瞬间凝固。显而易见,眼前的证据和数据彻底打破了他们关于“中药不科学”的论点。法庭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婉儿和文老的身上,这一瞬间,传统中医的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让他们感到震撼和敬畏。

暴雨再次猛烈地冲刷着药田东角,土壤因长时间的沉积与水流的冲击,已经露出了更多的古老痕迹。青石板被雨水冲洗后,空间逐渐清晰展现出来。林婉儿站在田间,目光紧锁着这块被雨水掩盖已久的青石,她能感觉到这片土地的神秘与厚重。随着青石板的掀起,考古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挖掘出下方的遗址。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历史交织的气息,所有人的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速。

考古队的激光扫描仪开始快速扫描这片区域,数据不断流转,屏幕上迅速显现出扫描结果。“十八个陶罐残留物含噬毒蕈孢子。”考古队长的声音带着一丝震惊和激动,“碳14测年显示,这些陶罐的年代为588±30年。”林婉儿微微眯起眼,心中一阵震动。她知道,噬毒蕈菌株在医学和药学中的应用一直是神秘的领域,而这批陶罐的发现,显然与古代中医药的进步息息相关。

随着进一步的挖掘,石壁上逐渐显现出一些刻画。“石壁刻有‘以毒攻毒’制药流程。”考古队员的声音再次响起,指向墙壁上的古老雕刻。朱砂箭头清晰地指向一个特殊的区域——一个人工栽培养菌区。林婉儿走近石壁,指尖轻轻触摸着那上面的图案和文字,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人当时的思考和智慧。她低声感叹:“原来古人早就掌握了生物修复技术。”

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惊人的发现,铜质药秤砣上刻着“以一两兑七钱”,与区块链记录的现代用药比例完全一致。这一发现让林婉儿深感震撼,古人不仅在用药比例上有着精确的控制,而且这些做法与现代药材配比完全吻合。这种药物精准的调配方式,显然是经过了无数的实验和经验积累,体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医学智慧。

林婉儿抚摸着石壁上的菌丝培养槽,感受到那些古老痕迹传递出的温度。这里,曾经是一个生物医药的圣地,古人用这种方式培养和利用噬毒蕈菌株,这无疑是早期生物修复技术的雏形。林婉儿深深吸了一口气,心中感慨万千,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仿佛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完美的印证。她知道,这一发现将不仅改写中医药史,也将推动现代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