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章 收高宝众举王苍 赴武泉乙什初显(2 / 2)汉末之风起云中首页

初冬的前套草原上响起阵阵马蹄声,一队骑卒在县尉的带领下,往北方边城武泉赶去,云中郡下辖十一城,最北是武泉,北舆,原阳,定襄四城,离云中大概百五十里路程,次日夕食前便可到达朔方长城*的武泉塞。

为期一月的操练也结束了,相较于军训,还是多了很多细节,长史先集合诸什的什长,按照什伍来演练五兵,教习金鼓。

《吴子兵法》云:百人而教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教战,合之万人。又曰:鼓之则进,重鼓则击,金之则击,重金则退。

有之前当兵的经验,王苍上手极快,乙什更是在众什中脱颖而出,一个个队列姿势被王苍操练的极其标准,空闲时还教一些向左转、向右转,蹲下起立来的科目。

极大的满足了王苍的教官瘾,导致后面众人看王苍的眼神都是带着畏惧的,这些刑罚太折磨人,哪有人会在站军姿的时候抬别人手臂的啊,哪有人会在站军姿的时候放根草还不让掉下来的啊,这什长当的实在是太坏了。

最后检验成果的时候,长史亲自下场勉励了王苍一番,给每人赏赐了一套制式皮甲,这皮甲放在郡中可是只有精卒才能配备的,战场上能拿来保命的东西,放在普通人家中都快能当传家宝了,有钱都买不来。

挥去了头脑之间的杂念,王苍看着官道旁的草场,淡淡的感慨道,还是人烟太稀少了,路过的各里经过三年前的劫略多半破败不堪,有的甚至连里墙都没有,里民们自发聚亭而居。

幸而土地肥美,精耕细作下亩产也有两石余,勉强维持生计尚可。

云中郡胡汉混居,汉人多集中在城邑周边,归化的南匈奴人跟着聚落在野外游牧蓄养牛羊,自家的田地泰半也是被其侵占。

自南匈奴分为八部,呼衍骨都侯这一部屯云中,如今大概还有四千余落,口两万余人,能拉出六七千的胜兵。近年来,常与汉民间发生田地和草场矛盾,太守有心想管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整个云中郡都拉不起来五千汉军。

边郡之人泰半养马,从小亦沾染胡俗,弓马娴熟,清晨出营,行至原阳已是日暮。众人下马,修养一下马力,马身上也是出了一层细汗。众人取出细布,一边擦着马身上的汗,一边从马鞍边挂着的小袋中取出精粮喂给战马,待战马吃好后,方才取出干粮,就着水细细咀嚼吞咽。

马是直肠子,一边吃一边拉,行军过后,一顿不喂,掉膘极快。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

伺候一匹马的花费足够养七八个步卒了,但对上鲜卑,还是骑兵才能使上劲,步卒想追都追不上。当下初冬时节正是马力最好的时候,这些日子天气又好,正是鲜卑南下入寇的最好时机。

一夜无话,县尉安排把马聚拢在一起,吩咐轮流值夜,就地和衣而眠。

天还没亮,王苍就被叫醒,这一夜睡得难受至极,草原上的虫子一到晚上都活跃起来了。耳边不时能听到“嗡嗡、吱吱”的叫声,一些吸血的小虫更是咬得人心烦意乱。在县尉的催促下,众人陆续启程,行至正午时,过武泉县未入,直接一路走到朔方长城尾段的武泉塞前。

骑在马上,王苍远远的看见雄伟的阴山脚下,一道连绵起伏的夯土长城横亘其上,此乃前汉武帝时期建立的朔方长城。

同时下诏在河套平原设立诸多郡县,迁移内陆郡国人口,充实延边郡县。

而两座山脉中间地势平缓,走到近处一看,其底以青石垒铸,地基约有五六米宽,层层叠叠的夯土上以夯土层及石块杂混夯实,中间有一隘口,上有一高达三丈高的望楼,身穿褚衣披甲的士卒持矛携刀站立于其上,默然地看着下方的王苍一行人马。

······

1.《汉书卷六·武帝纪》: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春正月: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始建朔方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