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安居乐业,远离战争,还要大力发展农业鼓励开荒。
如此一来便可以极大程度上吸引各地流民而来,极大的增加人口数量。
而十年规划则是,在前两年的规划取得成功的情况下,要在十年后实现百姓都能吃饱穿暖,有书读有钱花的基本目标。
看到这个规划,萧何李世民都对曹浪的想法感觉到了不可思议。
从古至今,从来没有人就有这些想法。
不过萧何他们都是聪明人,一点就通。
也知道了如果这个计划实现,红巾军将会是所有诸侯当中最强大的存在。
半个月后,萧何按照曹浪的指示,已经开始着手组建海军舰队。
命人在沿海郡县张贴告示,招募懂水性、熟悉航海的能人异士。
令萧何意外的是,还真有一位名叫郑和的年轻人前来投靠。萧何不敢怠慢,立即将郑和带到曹浪面前。
曹浪见到郑和时,心中既惊讶又欣喜。
眼前的郑和并非想象当中的宦官,而是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身材挺拔,目光坚毅,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沉稳与自信。
经过一番交谈,曹浪了解到,郑和自幼随父亲出海经商,对航海知识了如指掌,熟悉南洋诸岛的风土人情,甚至对更远的海域也有所耳闻。
“郑和,你对航海如此精通,可愿为我红巾军效力?”曹浪直截了当地问道。
郑和拱手行礼,语气坚定:“草民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在临来之前,郑和就已经有听萧何说过这些,早已有了准备,这是不知道曹浪是如何知道自己的。
曹浪满意地点了点头,当即任命郑和为海军舰队的舰长,负责继续筹备五千人的海军舰队:“郑和,我让你负责组建的海军舰队是我红巾军未来的重要力量,也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你虽然年轻,但我相信你能胜任。”
郑和肃然应道:“主公放心,郑和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册封完了郑和的官职后,他一上任就全身心投入到海军舰队的筹备工作中。
亲自挑选船员,设计舰船,制定航海训练计划,甚至还绘制了一份详细的南洋海域地图。
曹浪对郑和的表现十分满意,也多次去了海边视察了,海军舰队组建得如火如荼,因此曹浪还让萧何多给郑和调拨了一些资金。
除了海军舰队,曹浪的两年十年规划也在稳步推进。
几个月时间,岳飞在樊阳建立的军校已经开始运作,校尉以上的将领们轮流进修,学习兵法战术和文化知识,普通士兵也在接受基础的识字教育,大大提升红巾军所有兵卒的整体素质。
李世民负责的育才局也在海州和碣州两地开设了数十所学校,吸引了大量百姓的子女入学。
曹浪提出的汉字简化方案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终于初步成型,并且很快初见成效,却是有利于普通人的学习效率。
农业方面,曹浪在原本的规划上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开荒的政策,吸引了大量各地因为战乱而来的流民到海州碣州定居,农田数量极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