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陆续续来了二十余位江南的富商或大家族的家主,但凡是杨稷下帖子的人家,都来了,家主只要还能动弹的,都是家主自己出席,实在不能动的,也遣自己长子来代自己参加。总之,给了杨稷最大的面子。
宴席开始,杨稷举杯道:“诸位,今日相聚,实属难得。我先敬大家一杯,愿大家精诚合作,生意兴隆!”
众人纷纷举杯,气氛热烈。
有酒当然少不了赋诗,由杨稷挑头,即兴联句,要求是一人两句诗,联不上的罚酒一杯。
杨稷起身吟道:“阊门夕照覆山塘,碧水微波映暖阳。”
下一位便到了徐家家主徐书乔,他起身想了想,接道:“虎丘塔影斜阳里,古韵悠悠入画长。”
下面便到了王觉,王觉自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左思右想,竟然一时想不出令自己满意的诗句,就在大家就要起哄让给他喝酒时,他只好心一横,续上了两句他觉着十分粗浅的诗:“绫罗飘舞岁月长,姑苏河畔忆旧光。”
众人也纷纷叫好,反正花花轿子众人抬,在座的最高功名也不过秀才,谁也不比谁强多少,只要能凑出两句来,都免了罚酒。
就这么轮了一圈,又轮到了王觉,这回王觉可是终于攒出了两句佳句。
“石桥横卧柳丝旁,画舫轻摇过野航。”
杨稷端起酒杯,举杯致意:“好诗!好诗!我敬二爷一杯。”
王觉哈哈一笑,毫不在意,也干了一杯。
一帮人吟诗作对,恣意纵酒,好不快活。
用完了宴席,撤去席面,又送上来茶水以及时鲜的瓜果,让这些财主们清清肠子。
金府班也开始咿咿呀呀地唱起了昆曲,
杨稷自在地坐在那儿,摇头晃脑轻轻跟着哼着,手掌随着韵律在那儿上下舞动,好一番悠闲快活的模样。
王觉凑近杨稷,轻轻问道:“杨公子,今日请我们来,不会只是吃酒听曲吧?”
杨稷没看他一眼,手上没停,嘴里吐出一句:“不要急,听完戏再说正事。”
终于等一曲完毕,杨稷喝口了茶,清清嗓子,环视众人,笑道:“今日除了吃酒听戏,还有一事想与诸位商议。”
众人闻言,纷纷把目光投向杨稷。王觉笑道:“杨公子但说无妨。”
杨稷正色道:“诸位可知,朝廷有意重启下西洋之事?”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安静下来。商人们面面相觑,神色各异。吴家家主吴世勋皱眉道:“杨公子,下西洋之事,与我们何干?”
杨稷微微一笑:“下西洋乃文皇帝之伟业,若能重启,必能扬我大明国威,开万世之太平。如今朝廷国用短缺,主持此事的赵国公想邀请诸位入股。赚到钱后,按各自出股分账,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席间一片沉默,无人应答。
王觉打破沉默,笑道:“杨公子,下西洋虽好,但风险也高。我们这些做小本生意的,实在不敢冒险。”
另一位商人附和道:“是啊,与其冒险,不如安心做自己的生意。”
杨稷心中暗叹,知道商人们对太监心存疑虑,便笑道:“诸位放心,我杨某人愿意作保,大家信不过太监,还信不过我么?再说下西洋这么多回了,哪一回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商人们依然不为所动,气氛顿时尴尬起来。
吴世勋连忙出来打圆场,对杨稷拱手道:“既然杨公子开了口,我等就是只看在杨公子面子上,多少也要帮衬一些。这样吧,大家量力而行,各自认一些股,如何?”
几个大富商都纷纷赞成吴世勋的提议,杨稷顿时喜笑颜开,命文书上来,给大家登记认购的金额。
认购登记完毕,众人纷纷借故告辞,杨稷却笑不出来了。
这帮子人都是杨稷精挑细选的江南巨富,不说家财百万,那几十万两银子还是有的。这么多人,竟然只认购了两万余两,几乎都是你五百我一千这么凑的。
杨稷颇有些气急败坏地来找赵辉。
“都尉,你瞧瞧,你瞧瞧,这帮子混蛋,赚钱的时候把我当亲爹一般供着,用得着他们的时候,就把我当嫖过的婊子一般一脚踢开了。”
赵辉被他的比喻逗得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