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看精神科医生(2 / 2)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首页

鹿伯这几日也是吃得十分清淡,这下也不拘束了,捧过面碗来大筷大筷地吃了起来。

吃完面,两人满足地抹抹嘴,赵辉会了账,一共才九文钱。

赵辉低声叹道:“真是价廉物美啊。”

这话倒是一点也不错,此时大明的物价低,一斤肉也不过七八文钱,一斗米也才二十文,真可谓太平盛世。

“要是不用打仗的话,那就更好了。”赵辉暗暗地想道。

两人吃完了面,继续上路,一路沿着丹凤街往南走,路上车水马龙,有赶车的、有牵马的、有推车的,赵辉有马也骑不了,索性便任由鹿伯牵着,自己优哉游哉地在前面走。

两人从丹凤街往南一直走,走到洪武大街,一直过了珍珠桥,桥北面是府军右卫的军营。

赵辉好奇道:“府军右卫在这里,那府军前卫在哪里?”

鹿伯叹了口气,心说小爷的病还不轻,连自己老爷上值当差的地方都不认识了。

但嘴上还是耐心地道:“府军前卫的军营在皇城的南面,正阳门内,远着呢,走过去要一刻钟。”

赵辉点点头,心说便宜老爹混得不怎么样嘛,家离工作单位那么远。

赵辉家住在鼓楼附近,走路到正阳门,估计得要半个时辰,这通勤距离可不算近。

两人又走了一段,上了太平桥,在太平桥堍,就是传说中“癫狂圣手”的医馆了。

大夫外号“癫狂圣手”,不是大夫很疯癫,而是这个人专治癫症、狂症,也就是后世俗称的神经病。

以刘氏看来,赵辉不傻也不发狂,似乎只是忘记了许多东西,应该是属于癫症的一种,想来是哀伤过度所致。

从这一点看来,找这个“癫狂圣手”也算是找对了人。

不过赵辉可不这么看,他自然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不记得一些东西,毕竟刚刚穿越过来嘛。穿越过的同学都知道,这时候记忆有些错乱是很正常的。过些日子可能会好,也可能不会好。

总之,这是没得治,也不用治的。

所以赵辉看那“精神科医生”就怎么看都不对眼了。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这是肝郁气滞之症啊,近来是否遇到事了啊?”老中医切完脉后,悠悠地问道。

“对对对,大夫果真好本事。我家老爷在安南战殁,小爷哭得昏了过去,醒来就这样了。”鹿伯颇有些激动地答道。大夫火眼金睛,瞧出了病症所在,那治起来就容易了。

“唔……待我开一剂方子。三碗水煮成一碗,十四帖药,每日一帖。”老中医得意地捋着胡子,提起笔来,开始开方。

他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下笔飞快,没几个呼吸就将方子开好了。

赵辉觉着看这么快,感觉像是糊弄人的。

鹿伯这时又想起了什么,张口道:“我家小爷近来还有点多忘,许多事情都不记得了。”

“啊呀,那就不好办了,这个年纪正是读书上进的时候啊,多忘莫说考科举,便是卫所当差,也是容易出岔子的呀。”老中医很是忧虑地说道。

“那么该怎么好呢?”赵辉开口问道,他倒要看看这大夫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老夫亲手特制的‘孔圣枕中丹’,专治多忘,药到病除,小公子要不要试试?”老中医很是殷勤地推销起他的产品。

这丹药名字起得咋咋呼呼的,把孔子他老人家都抬出来了,按照后世买药的经验,凡是把功效写药名里的、名字越是夸张的,一定是坑钱的!

赵辉不想买,哪知鹿伯却是一个劲地非要买,还抬出刘氏来:“大娘子说了,不用节省汤药钱,只要有效,便是仙丹也要买来。”

果然,一会账的时候,赵辉脸都绿了。一副汤药十四帖,不过四十三文钱,但一盒孔圣枕中丹,却要三百五十文钱!

怎么不去抢!

够吃七八十碗鲜鱼面了!

赵辉对这个时代的物价水平已经有所了解了,三百五十文钱,足够买新米三百斤了,能让普通五口之家一个月吃得饱饱的了。

“不好,此人要发狂!”那老中医不愧是精神专科医生,见得多了,觉察出赵辉脸色不对,以为赵辉精神病要发作,立马呲溜一下,钻入后堂消失不见。

鹿伯连拖带拉,好不容易将赵辉劝走。

“罢了罢了,这口气忍了。等老子袭了老爹的从五品千户,再带兵来把这老登的破医馆给拆了。”赵辉骂骂咧咧的。

“小爷,我看刚路过的珍珠桥边,有卖零嘴的,不如去买一些?”鹿伯想让赵辉转移注意力,以免真的拆了医馆。

赵辉气呼呼道:“不买了,回家!”

回到家,赵辉走得一身的汗,他把外衫一脱,嚷道:“来人呐,我要洗澡。”

小蝶应声而入,答道:“小爷,再忍忍吧,等过了老爷‘三七’再洗吧?”

赵辉又“啊”地叫了一声,又脱了一件衣衫,伸手进去挠痒痒。

“不行,我觉着好像有虫子爬到了身上。”

小蝶笑道:“可能是有虱子吧。”

“啊?不行,我要洗澡!”赵辉穿越前可从没见过虱子,这回不洗澡可不行。

“小爷您糊涂了,沐浴得去混堂,这会儿可来不及了,得明天了。”

好家伙,这堂堂千户大人家,竟然连个澡盆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