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7章 环保(2 / 2)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首页

但在实际建设之中,这种大型飞船,李青松却需要再额外建设六倍。

当然,并不是真正的飞船,而是吨位与大小一致的空壳飞船。真正的舰队的规模大了,用于伪装的舰队的规模当然也要同步扩大才行。

但就算是空壳飞船,其建造难度同样不会太低。

如此巨大的吨位和体积摆在那里,哪怕只需要推进器、反应堆和外壳以及一些简单的设备即可,难度都不是真正的中小型飞船能比的。

值得一提的是,自来到牛郎星系后,李青松的所有建设行动全部都遵循着一个原则。

环保。

这当然不是为了保护牛郎星系的环境。

这里连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都没有,保护环境有什么用。

最主要还是为了避免对这里的环境造成太大改变,导致外部观测者察觉到。

如此庞大的生产过程之中,所产生的几乎一切废气,都会被李青松刻意收集起来,通过种种手段凝成固体,深埋进一颗颗星球深处,或者扔到牛郎a里面。

因为直接将这些废气排放的话,它们会在星球地表凝聚成一层大气层,或者融入到原有的大气层之中,改变原有大气层的成分。这样一来,通过掩星法,远方的观测者将有可能在间隔十几光年,甚至更远的距离上察觉到在这个星系之中的工业活动。

这样必然会导致李青松暴露。

这些废气也不能扔到牛郎星里面。因为牛郎星是一颗恒星,会直接将这些固态废弃物汽化,融入到自己的大气层之中。

虽然这仅仅只会为牛郎星的大气层造成极为微小的变化,但也难免会被察觉。

深埋,或者扔到牛郎a这颗巨型气态行星里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废水、废渣,或者星球上的那些光污染则无所谓了,不需要额外处理。

此刻,李青松的工业规模扩大了几十倍,工业产能也扩大了几十倍,对应的环保力度也愈发提高。

之前工业规模有限,稍微泄露一点废气不打紧。现在规模大了,这里泄露一点,那里泄露一点,说不定就形成大气层了。

于是,牛郎星系之中无数飞船穿梭,无数工厂轰鸣,一片繁忙景象。但哪怕仅仅只在1光年之外,牛郎星系看起来都仍旧安静如初,几乎没有变化。

这是李青松通过那些“后手”飞船实际观测过后才得出的结论。

时间便在这种情况之中飞速流逝。

停放在太空之中的战舰数量越来越多,来自太阳系那些克隆体传递而来的画面之中,那颗星辰也愈发明亮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