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环保
在第一批一万座量电超算的支撑之下,李青松的建设进程真真正正进入到了一个堪称疯狂的阶段。
在被李青松选中的那几十颗规模以上,达到了流体静力平衡的较大星球,以及虽然没有足够质量成为球形,但也具备一定价值的较大小行星之上,属于李青松的无数智能机械,无数智能设备,无数台智能机器人全都开始了日夜不休的建设。
没错,在量电计算机投入使用,神工ai的智能化程度大幅度提升之后,李青松终于拥有了全新的一种生产工具,人形通用多功能机器人!
原本李青松也拥有大量的机器人,但那些机器人通常仅能固定在一个地方,承担固定的工作任务。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更高的智能化,让通用型人形机器人的出现成为可能。
它们不仅能代替克隆体工作在繁重、危险、环境恶劣的一线,还能自主决策,自主协同,更加智能化与高效化的完成任务。
在这一阶段之中,绝大部分克隆体们终于能撤离一线,进入到环境舒适、宽敞明亮的控制基地之中工作了。
他们只需要坐在电脑之前,或者躺在智能舱之中,在李青松的统一协调之下贡献出自己的脑力即可,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完全不再需要前往工作一线。
便连飞行在牛郎a之中的那些木星飞机以及中转平台,也终于可以全部使用机器人来代替克隆体,终于不必再让克隆体们去承受高达地球十倍的重力折磨了。
从此刻开始,采集氘气资源的克隆体们只需要工作在牛郎a的环绕轨道之上,通过远程控制手段,在神工ai的辅助之下操控木星飞机即可。
这里原本没有重力,但也可以通过自我旋转手段来按需营造出适宜的重力,工作环境的改善可谓巨大。
因为工作效率的巨大提升,李青松还可以做到制造更多的木星飞机投入牛郎a,在使用同样数量克隆体的前提下,达成采集效率翻十倍,甚至更多倍的效果。
在其余星球上的建设也同样如火如荼。
原本李青松仅能同步开展几十万座工厂的建设而已,此刻有了量电计算机,有了数量数以亿计、几十亿计算的智能通用机器人与机械,李青松可以同步开展建设的工厂数量也直线暴增到了数百万座,甚至千万座以上!
甚至于,牛郎b这颗岩质大行星,其表面积的30%以上,总数达到4亿平方公里的面积都直接被李青松规划为了工业区。
要么是矿场,要么是炼钢厂,要么是化工厂,要么是芯片厂、飞船零部件工厂、电厂,等等等等。
无穷无量的工厂在工业区之中诞生,其用于照明的灯火,在背对牛郎星的那一侧甚至于汇聚成了一片光之海洋,远在太空中都清晰可见。
其余的各颗星球同样如此。
伴随着李青松全力以赴的开始建设,每一颗星球都变得多彩绚烂起来。
穿梭在太空中的运输飞船数量也直线暴涨。货运总量也从之前的每年平均约100亿吨,直线暴涨到了此刻的千亿吨不止,且还在直线飙升之中。
同样的,货运总量虽然大幅提升,但投入到交通工程之中的克隆体数量却并没有提升。
在这种情况之下,李青松舰队之中的各种大型飞船数量开始暴涨。
李青松的目标是建造一支20倍于之前规模的舰队,这意味着李青松要造一万艘巨型空天母舰,5万艘重型运输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