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为国荐才
“早,师兄。”
“早。”
李逸笑着走进东院,魏征正在练剑。
一个老书生,剑却舞的不错。
“没想到师兄还会剑法。”
“游历江湖,岂能不佩剑而行,更何况这些年天下动荡。”
李逸给魏征带了早餐,“烤包子,羊肉馅的,还有黄馍馍。”
魏征收剑入鞘,洗了手,不客气的吃了起来,“这烤包子不就是羊肉胡饼么,味道不错。”
“跟羊肉胡饼还是有点不同的。”
魏征一边吃一边道:“我昨夜写了一篇奏疏,自荐去安抚山东,你帮我看看。”
昨夜点灯熬夜,几乎通宵达旦,魏征写下万言书。
根本不是简单的自荐去安抚山东徐世绩等,里面还有根据当今形势,给皇帝提出的十条治国方略,切中时事,言之有物。
“师兄这篇奏疏可不得了,陛下看了一定会很高兴。”
魏征却是边吃着馍一边淡然的道:“也未必,当初我初到瓦岗,给李密也上了十条方略,李密看后却说我老生常谈,一条也未采纳。我在瓦岗,先后上陈了很多建言,都未被重用。”
不过看的出,魏征还是对李渊满腔期望的,否则也不会费这么大力气了。
“我找我孙师兄,让他帮忙呈递。”
“孙师兄?”
“治书侍御史孙伏伽,还是你河北老乡呢,我拜了乡中大儒董秀才为师,孙伏伽曾拜董秀才的师兄为师。”
“你们关系很好?”
“嗯,孙师兄人挺不错,也很有抱负。”
“我听说过他,小吏起家,后来科举中进士,官至万年法曹,因一道奏疏得天子赏识,从八品超擢五品。”
吃过早饭,
李逸便带魏征去拜见孙伏伽,魏征现在只是个普通的山东归附一员,要是朝中没人帮忙给他推荐,他这奏疏只怕也未必就能送到皇帝面前。
恰逢旬休,
孙伏伽在家看书,
“孙师兄,”李逸提着两瓶柿子烧登门,“我家这柿子烧酒新酿好,师兄尝尝。”
孙伏伽把两人迎进门,
“这位是?”能让李逸带上门来的,肯定不一般。
“这也是我师兄,曾经在河北鼓城紫云观出家为道士,巨鹿魏征魏玄成。”
“莫不是李密的记室参军事?”
“正是在下。”魏征拱手。
“快请坐,魏记室的大名我可是也最有所闻,这次山东入关者,虽第一批授官的名单中没有魏记室,但肯定是要另有重用的。”孙伏伽笑道。
李逸也没见外,直接把魏征那封奏疏递给了他,“师兄帮我看看。”
孙伏伽翻看折册,“好字,”先是对那字赞叹不已,“这不是无逸你的瘦筋体,难道是魏记室文章?”
“师兄先看。”
孙伏伽很认真的翻看,
李逸就在旁边煮茶,
茶煮好,孙伏伽也看完了。
“如何?”
“好文章,字字珠玑。”
魏征赶紧道:“孙中丞谬赞了,不过老生常谈。”
“师兄,魏师兄想做点实事,他想自荐去山东为朝廷招降徐世绩等人,这篇奏疏,想请师兄帮忙呈递圣人。”
“如此大才,如此好文章,我当然要荐给陛下,”孙伏伽也是没有犹豫客气,当即就要把这事办了,
魏征感激不已。
孙伏伽在皇帝面前还是比较有面子的,他出面后魏征的奏疏直达天听,李渊看后很是满意。
“如此人才,李密却不知道用,难怪会败。”
他把文章递给裴寂,“裴监觉得魏征所请,该同意否?”
裴寂看后,笑道:“李密兵败来投,但关东仍还有许多旧部,朝廷若不尽快招抚,则将会被王世充和窦建德、杜伏威等瓜分吞并矣。
魏征既然有此请求,朝廷可让他速出关招抚。
朝廷再另派宗室、重臣为山东道安抚大使,整合这些兵马部众,正好从东包夹王世充,配合朝廷拿下中原。”
李渊笑着点头,问左右,“孙伏伽跟魏征是河北同乡?”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现属定州鼓城,孙伏伽是河北清河人,现属贝州武城,相距三百余里。”殿中监卢宽说道,他似乎猜到皇帝真正想知道什么,又道:“听说孙中丞原本和魏征并不相识,
但魏征和孙伏伽都是李逸的师兄。”
“这话怎么说,既然都是李逸师兄,怎么却不相识,还有,魏征怎么又成了李逸的师兄?”裴寂问。
卢宽便把其中原由解释了一遍。
李渊捋须,“倒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