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5章 养病(2 / 2)月阑风烬起首页

红莲教众人尽数依法伏诛,梧州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期间萧承昭在盛京收到了自家阿姐染病的消息,遣人千里迢迢送了许多稀罕药来,还说要接人回京医治,被萧月卿给回了。

萧承昭仍是不放心,从朝中另点了官员,封为钦差赶赴梧州处理疫病善后事宜。命吏部商议拟出填补空缺官员名单,令有关人等尽快赴任;命户部核算国库银钱,修缮堤坝、疏通水利之款项;又命工部侍郎林之远与钦差同赴梧州,主理河道水利一事。

朝廷钦差一到,萧月卿才彻底放下心来,得以安心休养。

按着萧月卿的意思,抄没不法官员家私之事,也交由萧承昭派来的人去做,这些人搜刮的民脂民膏,既然取之于民,也该用之于民才是。

如此一来,修缮堤坝、疏通河道的银钱便都有了,也不必等户部核算拨款。有了银子,一应事宜很快提上日程,奉旨主理此事的林之远一直是个实干派,很快便实地踏勘,画好图纸,如火如荼干了起来。

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病了这一场萧月卿人瘦了不少,原本就不大的脸显得更小了。

崔阑便想着法的要给公主殿下补养身子,今日老母鸡汤,明日鲫鱼豆腐汤,还有猪筒骨汤、八宝老鸭汤等等。

旁的事一律推给亲卫或者其他人来做。

这位先帝跟前的红人,一度官至司礼监秉笔,又是威风八面的西苑提督,在盛京城里那是能横着走的主。如今却日日同厨娘泡在后厨,为公主洗手作羹汤。

瞧着今日端来的茯苓鸽子汤,萧月卿不由面露苦色,拿起小几上的团扇扇了扇。

“如今八月,秋老虎正盛的时候,日日这般滋补,怕是不妥,要不今日之后,这汤就先停了?”

崔阑不说话,只看一旁的胡潇如何说,那意思很明显,生病都听郎中的就对了。

胡潇正坐在另一边,替萧月卿把脉复诊,闻言道,“近来公主进补成效不错,调理身子,还是要持之以恒才好。”

胡潇拧开一盒宫廷御制的玉容散看了看,感叹道,“这样精贵的用料,单其中一味白獭髓,就十分珍稀,公主用了,那是一点儿疤都不会留的,保管恢复如初。”

萧月卿道,“以你的医术,不输宫中任何一位太医,先前问你,要不要随本宫一起回盛京,你考虑得如何了?”

胡潇起身行了个揖礼,“多谢殿下美意,但臣自在惯了,还想游走各地,见识诸多疑难杂症,以求精进自身,不想囿于方寸之间。”

他说出这话,萧月卿倒不感到意外。

“那就治疗疫病的经验、手法、药方等着书立典之事,你可同意?”

胡潇自袖中掏出厚厚一本手札,恭敬递给萧月卿,“这是草民平日关于疫病医治心得经验,以及用药药方,今日交由殿下,着书立典一事,全凭殿下做主。”

萧月卿也起身对胡潇还礼,郑重拜谢,“胡郎中此举,造福百姓,传扬医典,功在千秋。请受本宫一拜!”

“殿下使不得!”胡潇侧身避开,不敢受礼。

“有何不可?单凭你救了本宫一命,你便受之无愧。”萧月卿同他打趣。

又想到他四处行医治病,难免会遇上那不长眼的,又给了他一方长公主府的令牌,方便他行走,以后若有需要,也可凭令牌向长公主府寻求庇护。

后长公主回京,上疏陛下,一力主张就医治疫病之经验药方进行收录编纂,着书立典之事,是如何造福后世的,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