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 优生优育(2 / 2)大明第一国舅首页

“你们吃你们的,我不吃就是。”马寻对此倒不在意,“说得好像是因为我所有人都不能吃鱼一样,我府里的人吃鱼也没事啊!”

李贞和马寻坐着安稳,马秀英带着弟媳妇、女儿们在忙着安排饭菜。

等到朱元璋带着朱标来了,直接就开始嚷,“妹子,饭菜还没准备好啊?都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也就是在等你了,正好酒也温好了。”马秀英心情很好,说道,“咱们几个今天都小酌两杯,也准标儿喝两杯。”

朱标喜笑颜开,他这个岁数最为敏感,可以当他当做成人,也可以将他当做孩子。

朱元璋就笑着开口,“标儿早就会喝酒,这孩子好,比我有分寸。”

朱标会喝酒也不是秘密,只不过就是心情好偶尔小酌两杯。朱元璋不嗜酒,而是比较喜欢喝酒,尤其是喜欢痛饮。

“姐夫、小弟,事情可算是安排好了。”落座后,朱元璋开口说道,“太子领着诸王侍立,天德和李相率文武百官列于丹阶左右。”

李贞不觉得有问题,马寻自然更加不觉得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不对。

马秀英明白朱元璋的意思,有些歉意的对李贞说道,“姐夫,到时候只能让您列于天德和伯仁之后了。”

李贞连忙说道,“我本来就没什么功劳可言,要我说就列于国公最末才好。”

朱元璋和马秀英连忙就劝,他们知道李贞不是在客气,是真的有这方面的心思。

很多时候朱元璋和马秀英都觉得他们命好,所以少了很多的烦恼。

比如说李贞这个姐夫,算得上是宗族之长。可是这个宗族之长一直都是德高望重、醇厚笃实,从不会仗着是皇帝姐夫的身份趾高气昂。

而马寻这个妻弟也好,谦逊守礼、本分踏实,年纪轻轻的就能做到‘上善若水’。

这不只是不争,更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李贞也好、马寻也好,对于自己受封只会觉得爵位高了。让他们排在国公队列的中间,他们都觉得不好,都想要排在最后。

朱元璋笑着说道,“姐夫位于小弟之前,保儿到时候就站在后头了。”

开国七国公,不过到时候是八个人受封,这事情是定下来的。

李贞关心问道,“重八,保儿本就是靠你才有些出息。现在又给我爵位,我实在过意不去。要不然开年之后,就让保儿北上去打鞑子!”

这就是李贞认为最好的回报的机会了,他的岁数大了不能多做事,可是他的儿子能出力啊。

朱元璋立刻笑着说道,“保儿倒也不用急,让他歇歇,再添几个子嗣才好。”

李贞就眉开眼笑的说道,“不好在外头说,咱们是自家人就能说。保儿他媳妇,又有了!”

朱元璋和马秀英大喜,这一下李文忠就不只是一个儿子了。

李贞有些感慨的说道,“小弟的法子还是有用,这一趟淮西的这些人回京,好些个都有了!”

可不是么,郭兴、郭英这些子嗣艰难的陆续也都要继续开枝散叶,汤和那边也开始‘厚积薄发’,现在李文忠这边也有了新的动静了。

这些勋贵回京城小半年,可谓是硕果累累。

朱标在开心之后注意到了坐立不安的马寻和刘姝宁,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朱元璋非常开心,随即也注意到马寻,“小弟!”

马秀英连忙隐蔽的给了朱元璋一肘,随即拉着刘姝宁的手说道,“你和小弟才成亲,你岁数也小。我和你姐夫也是成亲几年后才有子嗣,用不着急!”

刘姝宁才是压力最大的,因为马寻的备孕方法有效,那只能说明是她的问题了。

按照朱元璋的性格,肯定觉得这时候就要说说刘姝宁了。可是既然自家妹子没说什么,那他也就不说了。

不过朱元璋也是眼珠子乱转的,他还是觉得自己的子嗣太少了点。

以后标儿几个也要多子女才好,那小弟的那些法子肯定就能派上用场。

勋贵这边现在用了好使,那就让太医院这边稍微的也跟着学学。先是皇室、王孙贵族,再到文武百官,以后这法子到了民间也能起大作用。

大明现在就缺人口呢,恢复生产、增加户籍,对于一个有抱负的皇帝来说可是大事。

马寻可不知道老朱惦记着一些备孕的法子,要是知道了肯定也要多解释才好。

不过仔细想一想的话也不会觉得问题太大,这确实不是‘包治不孕不育’,不过这也算是优生优育的办法之一。

总结、推广,这些备孕的法子用不着藏着,推广出去只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才是最好的,这才能真正的发挥价值。

不过马寻现在也觉得自己这边真的得抓紧了,要是继续没动静的话,他和刘姝宁的压力肯定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