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带着众人匆匆赶到丽妃宫中,只见负责搜查的侍卫呈上一个锦盒。皇帝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封书信,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似乎是匆忙写下的。皇帝那如鹰隼般锐利的目光紧紧盯着那封信,眼神中充满了疑惑与愤怒,他的眉头紧锁,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这究竟是何人的手笔?”皇帝心中暗自思忖。
皇帝仔细阅读后,脸色愈发阴沉,他怒视着丽妃,说道:“丽妃,你还有何话可说?这信中分明写着你与那小德子的密谋细节。从如何设计陷害大臣,到如何掩盖罪行,可谓是清清楚楚。朕对你一再容忍,没想到你竟如此不知悔改。你真当朕是那么好糊弄的吗?”皇帝的声音中透着深深的失望和愤怒,他紧紧地握着那封信,手微微颤抖,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那信纸在他手中仿佛随时都会被揉碎。
丽妃此时面如死灰,但仍强辩道:“皇上,这信定是伪造的,臣妾从未写过这样的东西。臣妾对皇上一片忠心,怎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这定是有人想要故意陷害臣妾,皇上您要明察啊。臣妾在这宫中小心翼翼地侍奉您,从未有过二心,您不能仅凭这一封来历不明的信就定臣妾的罪啊。臣妾在宫中向来安分守己,这其中定有误会。”丽妃的声音带着哭腔,她不停地磕头,额头上已经出现了红肿的痕迹,泪水和汗水混合在一起,让她的妆容变得一塌糊涂,原本精致的发髻也松散开来。
皇帝冷哼一声:“到了此刻,你还不知悔改。来人,将这信拿给诸位大臣瞧瞧,看看这是不是你的笔迹。”皇帝的语气冰冷,不容置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决绝,仿佛已经对丽妃失去了最后的耐心。他那威严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让每个人都不禁心头一颤。
几位大臣传阅过后,纷纷表示此信确实像是丽妃的笔迹。
大臣甲说道:“皇上,从字迹来看,确实与丽妃娘娘平日的笔迹有相似之处。但也不能仅凭此就断言是丽妃娘娘所写,或许真有人刻意模仿,还需进一步查证。毕竟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轻易下结论。”大臣甲的脸上带着谨慎和忧虑,他深知此事牵连甚广,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风波。
大臣乙接着说道:“但此信所述之事如此详细,若不是丽妃娘娘所写,那又会是谁对这其中的细节如此清楚?这实在令人费解。难道真有人在背后操纵这一切,想要借机生事?”大臣乙的眉头也皱成了一团,心中充满了疑惑,他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着皇帝的脸色。
丽妃瘫倒在地,哭喊道:“皇上,臣妾是被冤枉的,定是有人模仿臣妾的笔迹,想要置臣妾于死地啊。臣妾在宫中从未得罪过什么人,怎会有人如此狠毒。臣妾对天发誓,若此事是臣妾所为,愿遭天打雷劈,不得好死。臣妾冤枉啊,皇上。”丽妃的哭声在宫中回荡,显得格外凄惨,她的身体不停地颤抖,仿佛一片在狂风中飘零的落叶,那绝望的神情让人看了不禁心生怜悯。
这时,一直沉默的皇后开口了:“丽妃,证据确凿,你再狡辩也是徒劳。你做出这等恶事,有何颜面面对皇上的宠爱。你平日里在宫中嚣张跋扈,如今犯下这等罪行,也是咎由自取。本宫身为皇后,自当维护后宫的秩序和公正,绝不会容忍你这般胡作非为。”皇后的语气严肃,眼中带着一丝威严,她的目光坚定地看着丽妃,没有丝毫的怜悯。
丽妃瞪着皇后,吼道:“皇后娘娘,你莫要落井下石,臣妾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要这般针对臣妾?说不定这一切都是你在背后操纵,想要除掉臣妾。你这个蛇蝎心肠的女人,不得好死。”丽妃的眼神中充满了怨恨和愤怒,她的目光仿佛要将皇后刺穿。
皇后平静地说道:“本宫只是就事论事,你犯下如此大错,还不知反省,实在令人失望。本宫从未想过要针对你,只是此事证据确凿,容不得你抵赖。你若还不知悔改,只会罪加一等。你莫要在此胡言乱语,企图混淆视听。”皇后的表情依旧平静,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坚定。
皇帝说道:“此事朕定会查个水落石出,若真是有人陷害丽妃,朕自会还她清白。但倘若真是丽妃所为,朕绝不姑息。朕绝不允许后宫中有如此恶毒之人存在,扰乱后宫的安宁。不管是谁,只要触犯了国法宫规,朕都绝不轻饶。”皇帝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表情严肃而坚定,他的声音在宫中回荡,充满了不可抗拒的威严。
与此同时,后宫中的其他嫔妃也在密切关注着此事。
珍妃在自己宫中对宫女说道:“这丽妃平日里趾高气昂,没想到也有今日。只是不知最终结局如何。这后宫的争斗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一会儿风平浪静,一会儿又波涛汹涌。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风波会波及到咱们。这宫中的日子,真是如履薄冰啊。”珍妃坐在榻上,手中拿着一本书,却无心阅读,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忧虑,轻轻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