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齐鸣,杀声震耳,炮声如雷。
苏丹下令三波士兵相继开始攻城,每波由五万名士兵组成。
第一批是被迫为突厥人作战的基督徒,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批人半裸的身躯在苏丹的进攻方案中只是炮灰,为的是使敌军疲惫不堪。
被驱使的炮灰抬着成百架云梯在黑暗当中奔跑,他们攀爬城垛,被守城的卫士击落,然后再被身后督战的突厥人逼着冲上前去,又被君士坦丁堡的守军打退,几轮反复,死伤无数,无有退路。
这批毫无价值的炮灰只是必要的牺牲,他们的死亡甚至不会影响士气,在他们身后,第二和第三批士兵驱赶着他们,让他们奔向命定的死亡结局。
死门就开在君士坦丁的上空,死门的使者破口大骂,但这无济于事,赴死的人有如传说中自杀的旅鼠,必死无疑,必死无疑。
面对苏丹的炮灰部队,君士坦丁堡的守军占着上风,他们身穿网眼铁甲,手持利剑或长矛,飞来的箭矢和石头弹丸伤不到他们。
但苏丹的计谋是有效的,君士坦丁堡的守军面临的真正威胁不是箭矢和石头,而是疲乏。
守军身穿铠甲,不停迎战一批又一批轻装敌军,从一个受击的地点转战至另一处,这种无可奈何的被动防御消耗掉了他们一大部分体力。
激战持续着,时间流逝,两小时无情的死亡之后,天空开始发白。
此时,炮灰的死伤已经抵达了阈值,第二批赶来的士兵是亚细亚人,是普通的穆斯林士兵,他们组成了第二突击梯队,开始朝城墙冲锋。
不同于之前的炮灰,这些穆斯林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而且身着锁子甲;不仅如此,他们还具有巨大的人数优势,不同于被动作战的炮灰,这些士兵可以全部投入作战。
战局变得更加危险了,苏丹的第二批部队休息充分,守城的士兵不得不忽此忽彼地抗击入侵者,从多个方向击退敌军。
即使如此,君士坦丁堡的防御依然牢靠,不管在什么方向,攻城部队都没能得手。
第一波和第二波都被击退了,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死掉的士兵多到“要用四十艘大船装载”。
对此,苏丹仍留有后手,他启用了自己最后的后备部队、奥斯曼帝国的精锐卫队——近卫军。
第三批士兵则是耶尼切里军团,是决定战局走向的精锐,苏丹在他们后面就位。
这些精选的年轻士兵是当时欧洲公认最优秀的战士,一声呐喊后,一万两千名精锐士兵朝着精疲力尽的敌人猛冲而去。
是时候了,君士坦丁堡内钟声齐鸣,皇帝在召唤最后一批还有战斗力的人去守城,把水兵调来!把水兵调来!因为真正的决定性的战斗展开了!
日出时分,有三百名土耳其人在炮火的掩护下第一次进入城墙,但是都被守军杀死。
负责扛旗的的土军战士身负重伤,但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与此同时,英勇的热那亚将领吉乌斯蒂尼安妮身负重伤,被送到了船上,随后死在了那里,他的阵亡使守军的斗志发生动摇。
与此同时,守城将领奎斯提尼受伤,他试图退出阵地,君士坦丁十一拦阻不成,为了稳住军心,也是为了阻止土耳其精锐的进攻,皇帝亲自率领部队作战,阻止了土耳其人的突破,攻城的云梯又一次被推下墙头。
无论是哪一方,都是十足果断,呼吸之间,东王庭似乎得救了,用巨大的苦难战胜了最野蛮的进攻。
如此看来,东王庭似乎胜利了,苏丹的第三波进攻也被阻挡。
就在这时,奇迹,或者说,巨大牺牲换来的神迹,发生了。
出现了人所未料的情况。
几个脱战的近卫军通过外墙缺口侵入了距离主战场一段距离的地方,他们不敢贸然前往战线方向,毕竟那里的守军杀红了眼。
就这样,这几名士兵在城内好奇地、无计划地来回转悠,做布朗运动。
这时,一名土耳其人发出了尽可能大的叫喊。
“看!一扇门!”
几名士兵顺着发现者的手指看去,发现内城墙中杵着一扇小门,此门名为Keroporta,凯卡波尔塔门,也即凯尔卡门。
没人知道这是为什么,但,现在,这扇门完全敞开着。
几名近卫军发现,坚固的堡垒中,此门大敞开,可以从容通行,十分惊异。
他们起初的想法非常朴素: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陷阱、一种诡计。
因为堡垒的每一处缺口、每一个天窗、每一座大门前,死者数以千计,尸体堆积如山,熊熊燃烧的油脂、投掷的矛枪呼啸飞行,濒死的叫嚷声不绝于耳。
但在这扇小门前,却是另一片升平的景象,门扉大开,朝向市中心。
如此荒唐之事,他们觉得难以置信。
一名勇敢的近卫军朝着凯尔卡门走了几步,他很快跑了回来,声称自己听到了诡异笑声和连续不断的炮击声,但除此之外,这扇门确实无有守军。
很快,这几名近卫军通过凯尔卡门返回了战场,叫来了增援部队,整个部队丝毫未受抵抗,通过门扉大开的凯尔卡门突入内城,出其不意地从背部靠近了蒙在鼓里的守军。
此时,守军们惊恐地发现,身后开始出现敌军,这让他们失去了全部的自信心。
“城陷了!城陷了!”
虚假的谣言开始弥漫,土耳其人趁机欢呼:
“占领城市了!攻破城门了!”
声音越来越嘹亮,喊声瓦解了东王庭的抵抗意志,不坚定的守军开始溃逃,很快死于乱军丛中。
君士坦丁十一率领亲信迎战敌兵,同样死于乱军之中,但他的尸体未被发现。以罗马人的观念来看,这是光荣的死。
十字架倒下了,土耳其人大获全胜,直到当天下午巷战结束后,苏丹才率部进入了君士坦丁堡。
他骑着漂亮的坐骑,一脸严峻的神色,对沿途抢夺劫掠的野蛮场面,他都熟视无睹。
他信守诺言,不干预为他赢得胜利的士兵做出的令人发指的勾当。
苏丹不在乎,他已经赢得一切,他傲然策马前往大教堂。
金碧辉煌的教堂光芒四射,但苏丹克制住了自己焦躁的心情,他卑恭地下马,从地上抓起一把土,撒在了自己头顶。
这是为了提醒他自己,他本身也是一个凡人,他的胜利来自于神只。
对神只表示谦卑之后,神选的苏丹昂首挺胸迈进了查士丁尼大帝修建的神圣智慧的教堂。
当然,苏丹的谎言紧随苏丹的胜利,如约而至。
在两日两夜的烧杀抢掠之后,他下令,提前结束劫掠。
虽然许诺了三日三夜,他却没有遵守诺言,但这并不会带来抱怨和不满。
土耳其人对苏丹感恩戴德,因为,两日两夜的劫掠已经将君士坦丁堡化作空城,没有残余的东西可供士兵争抢了。
对于城内东王庭的幸存者,苏丹提前终止劫掠的行为拯救了他们的性命。
正是如此,苏丹的谎言欺骗了数万人,但没有人对此持反对态度。
如此杰出的谎言,注定要写入历史,但除了苏丹本人,再没有人能付出这样巨大的牺牲,换取如此的谎言和光荣了。
这个谎言在历史中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在这谎言之上,他的神格雕成丰碑。
在许多年后,在他落马诈死之后,苏丹这个名字仍回响在欧亚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