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 高峰(2 / 2)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首页

士兵们常常累得气喘吁吁,马匹也疲惫不堪。

而且,陕西的百姓对起义军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不愿意向官军提供帮助,甚至还会为起义军传递情报。

李自成、张献忠等部起义军回到陕西后,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百姓们纷纷为起义军提供粮食、衣物和情报,支持他们的斗争。

起义军在陕西重新整顿队伍,补充兵力,准备迎接官军的追击。他们利用陕西复杂的地形,在各个险要之处设下埋伏,等待着陈奇瑜的到来。

陈奇瑜率领官军进入陕西后,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困境。他的军队在行军途中,不断遭到起义军的袭击。

起义军利用熟悉的地形,时而从山谷中杀出,时而在树林中放冷箭。官军防不胜防,伤亡惨重。

而且,由于缺乏当地百姓的支持,官军的情报收集工作也陷入了困境。他们根本无法准确了解起义军的行踪和作战计划。

在一次战斗中,陈奇瑜的前锋部队遭到了起义军的埋伏。起义军在山谷中设下了重重陷阱,当官军进入山谷后,突然发动攻击。

一时间,滚木礌石从山上滚落,官军士兵被砸得头破血流。起义军则从四面八方冲出来,与官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官军的前锋部队几乎全军覆没,陈奇瑜得知消息后,又惊又怒。

然而,陈奇瑜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决定改变战术,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

他命令官军在行军途中,每到一处险要之地,都要修筑工事,加强防御。

同时,他还加大了对起义军的围剿力度,不断派遣小股部队进行骚扰和袭击。

起义军面对陈奇瑜的新战术,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他们不再与官军进行正面交锋,而是采取游击战术。

他们化整为零,分成多个小股部队,在陕西各地活动。

这些小股部队行动灵活,神出鬼没,常常对官军的补给线和后方营地进行袭击。官军被起义军搞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

在这场剿与反剿的较量中,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官军的士兵们在战斗中死伤无数,士气低落。

而起义军虽然凭借着灵活的战术和百姓的支持,暂时占据了上风,但他们也面临着粮食短缺、装备不足等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奇瑜逐渐意识到,要想彻底消灭起义军,绝非易事。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战略和战术,试图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起义军。他也向朝廷上书,请求增加兵力和军饷,以加强对起义军的围剿。

而起义军则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他们在与官军的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作战体系。

他们还积极与其他地区的起义军进行联系和合作,共同对抗明朝政府。

崇祯七年春陈奇瑜与李自成、张献忠等部起义军的这场较量,是明末农民起义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不仅展现了双方的军事智慧和战斗意志,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这场较量的结果,将对明朝的统治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