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即是如此朕便恕你无罪,但你为何不奉朕诏呢”
李世民闻言动容,柔声问道。
“陛下,战乱之时,贱婢在逃亡之时逢乱军劫虏,欲非礼于贱婢,幸欲一人,着唐军服饰,杀退乱军,救了贱婢,却也身受重伤,贱婢于身边尽心服侍,却因伤势过重,逝命于贱婢身前,贱婢自那日便立誓于天地,以此人为夫,忠守一身,不再二嫁,以报恩情,本想回归故处,以织衣为生,了却余身,却被官家收没,进了宫中,命中如此,贱婢也甚感无奈,却是不敢奉诏,望陛下成全。”
慧贞儿言道
李世民不言,问了那女父兄之名,命人查了,果如所言,又让那女说了那名唐军埋身所在,也让人查了,也是实情,便弃了立妃之意,却也不放她出宫,只命她削去情丝,进了皇家感业寺为尼。
“陛下是喜欢了惠贞儿呀”
长孙明月笑道,她与李世民虽为帝后,却已夫妻一体,三生石畔上拜了天地的金童玉女。
“明月才是朕喜欢女人,只是朕怜其父兄皆为大唐江山而殉,又惜此女忠贞,便意成全其名,却也不忍此女入民间,受颠沛之苦,故命其入感业寺。”
李世民言道,在爱人面前,他掩了真性,他愛明月,亦爱惠贞儿,一个是仙界不食人间烟味的明月光,一个是红尘里入他心头的朱砂痣,他已成了神,只能爱他的明月光,而与红尘断缘,以神之无情合天道以治俗世。
自此,贞观岁月中,李世民以德行教化天下苍生,以王霸之道掌控官吏,使顺以天道自然的人之趋利本性与圣人言之人情达道平衡,水火相融,将中国治人哲学里道家老庄的那种循以天性,任性逍遥,合以天道与儒家孔孟那种一日三省,雕琢己身,以人情以改天道之无情所造成的灾祸,以才情改天命以济苍生相结而用,尊重客观,却又以道德教化主观,使人事与天命达到交融和一,得以人间大治。水多则至洪灾,火至热则成旱年,世间万物皆是过犹不及,治者以中庸之道掌控世间天道与人情,秋逝冬临满天落花,感伤者忧以天道无情,忆起昔日的娇艳花容,今日的无情凋落,悲春伤秋,尊崇天道,安于天命,念落花而悲己身,叹事间炎凉,以葬花来显示自己顺以自然,安以天命的宿命哲学。而儒家不安以棋子之命,不安于天命,誓于天相争,胜天半子者满天落花却置以温室,想着人间四季皆春,让四季不见夏冬,以人力改天灾,含逆天改命之志。顺天逆天皆无对错,在于度的掌控,李世民儒道相结而治,得以太平之世。
太宗得一珍禽,激了天性,赏玩不已,却见懦学宗师魏征渐至,怕其说自己玩物而怠于政事,忙克制欲念,将其放入怀中,魏征却是浑似不见,与太宗论议政事人情,待过良久方才离去,太宗再入怀中取那珍禽,却已死去多时。这是教人克制不良欲望,雕琢己身的例子。
唐初,战事频繁,为了抚恤死亡将士遗孤,朝廷下了恩萌的命令,让烈士后人可以继承先人官职,便有不少诈冒之辈,骗除朝廷恩萌,而李唐在选拔官吏之时,以曾在隋廷曾为官者优先录用,便有不少人更改资历以骗得官位。一时之间,诈者云集,让人一时难辩真假,李世民便颂布敇令,命作假者主动自首,否则一经发现处以死刑。
一次,一个叫柳雄的人被人发现作假,太宗大怒,欲以死刑,以敬郊尤,却遭大理寺卿戴冑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