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七章贞观岁月十六(1 / 2)史过留香首页

贞观元年秋,又是一季的丰收,世事无常呀,坐在皇家园林的江山亭内,看着那潺潺流水的东海池,封德彝不禁忆起前事,他出身渤海高门,曾祖随北魏胡大后一起被乱世枭雄扔进了黄河祭了天,因出身北国高门,有粮,有地,有武装,无论是北齐时的高欢和他的儿子们,或西周的宇文氏,及隋的杨门一族,封氏一族皆在官场之上长袖善舞,而他封德彝更是进一步,由隋杨素家记事始,做了唐二代帝王的高官,这日唐皇李世民邀一众文武皇宫外庭游玩,唐皇一时兴起,领着数名武将前去狞猎,留下一班文臣继续赏宫中秋景,封德彝一人独坐江山亭内,忆起往事,回望前生,不禁希虚不已,江山,多美的江山呀,人皆言唐家江山乃李家父子一手铸就,实则是承继大隋衣钵,像他这样累世的北门高族,如源起拓拔氏的长孙氏,独孤氏,等一众高门皆归于唐廷门下,为唐廷征伐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及粮草,李渊及长子健成修明政治,一改隋帝杨广的暴政,修明政事,极尽拢络之能事。啍,说什么绝世武功,唐定鼎长安以后,陇西高门尽附唐家,已有正统隋氏官门之实,天下豪俊皆尽归于此,在他看来,隋末所谓的群雄除同样出自陇西高门的李密尚有文韬武略外,余者皆庸碌之辈,虽人数众多,因九品中正制,国家财富食粮百分之九十尽数高门,而薛举,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等一众反王皆出身寒门,没有高门的顶间人才加以辅佐,没有天下大数钱粮的军备支撑,如何能与唐廷为敌,李密耗尽隋廷洛阳及禁军两大主力,李靖又一统江南,天下所谓的让秦王扫平的群雄无非是一群疲倦之师和一众饥民后地痞流氓组成的乌合之众罢了,虎牢大战之前,他曾受李渊之旨前往洛阳,力劝李世民在窦建德合围之时,回师长安,力保关中及河东,遭到李世民的强烈反对,他忽然想到了李密,无论是谁,都需拿下东都洛阳,剿灭王世充,方能安心进取关中,与唐廷争雄,否则豪无胜算,就算一举成事,围攻长安,孰知彼时休养生息的王世充是否黄雀在后呢,故而无论是李密和窦建德都必须拿下洛阳,而唐廷主力尽皆于此,从窦建德视角看,攻打河东,李世民或许不会回师,只需在他攻占长安及太原之前拿下洛阳,随后回师,与自己争雄,自己顶多是一个自保之局,却让唐廷白白得了一个洛阳,而在自己的刺激下,李世民定会用尽全力,在自己攻占河东之际拿下洛阳,反之,以精锐之师灭掉已呈强弩之势的李世民,攻陷洛阳,天下的归属就没有悬念了。而分兵则太慢,他等不及了,他要急速拿下洛阳,一统山河,深晓人性的封德彝一眼看穿了窦建德,决计不会攻打河东,亦不会分师,他要的是迅速在虎牢灭掉李世民,余者在他眼里尽皆草木,而虎牢地势狭长,及不适大军作战,空间拥挤,无法发挥人数优势,只要前军一乱,必将互相挤压,呈溃败之势,想到此处,封德彝立挺秦王,向李渊分析利敝去了,果得大捷,天下初平,他初入天策府力陈秦王力诛太子,登基为帝,进入朝堂,又私奏李渊除掉秦王,确保太子顺利登基,孰真孰假,太子一党才是他的真实面孔,但又与魏征等人旗帜鲜明隶属东宫不同,他又双向投机,无论谁输谁赢他都是自己人,但骨子里,作为北方高门的他是支持太子东宫的,理由很简单,太子代表高门利益,支持并将继续执行九品中正制,而立太子身亡玄武门,他又立刻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起来,试图以官场手段孤立新任唐皇,自己成为权臣,侍机复位李渊,全面拚除李世民所采取的以民为主损害高门利益的新政,恢复九品中正制,还利于高门。

“右仆射,一个人独赏这东海池的风景真是好兴致呀”

杜淹不知何时走来,含笑言道。

“杜御史呀,老夫不喜喧闹,故独坐于此。”

封德彝言道,他不喜欢杜淹,从他的轮廓出现在自己眼前就不喜欢。

“哈,哈,据老夫所知,右仆射可是最喜热闹的。”

杜淹意味深长的笑道

“哦,御史大人,此言何意呀”

封德彝挑了挑眉毛问道,政客的嗅觉让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听说当年太子东宫,当今太上皇及陛下的武德殿,天策上将府,右仆射大人可是都爱去凑个热闹。”

杜淹冷冷的说道

“哦,老夫三处行走也是奉了当今太上皇的旨意,不知御史大人有何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