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六章贞观岁月十五(1 / 2)史过留香首页

按中国传统道德来衡量,杜淹是一个十足的坏人,做事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做人的原则便是没有原则,隋文帝时因文帝爱用隐士,为投其所好,他跑到长白山归隐,却是让明察秋豪的文帝知晓实情,大怒之下将其发配至江南。隋末投奔王世充,为吏部尚书,彼时杜如晦郊命于秦王府,杜淹大义灭亲,为了自己的前途,向世充举报了自己在洛阳的两个侄子,杜如晦的两个兄弟被抓捕入狱,哥哥被杀,弟弟侥幸而活,他便是杜楚客。

后来就象童话里那样,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虎牢关大战李世民生擒当世两大魁首深得民心以德服人的窦建德和阴险狡诈,人心尽失的王世充,杜淹成了阶下囚,为了正义,李世民决定处死这条王世充的恶犬。这时曾受其迫害的杜楚客展现出人性之辉,他极力劝说弟弟杜如晦保住杜淹性命。杜如晦自是不肯言道

“今其祸实为天意,得见此局,大兄在天之灵自会欣慰,阿叔得有此报实为天理,何以人情相报。”

自然率真,正常不自虐的样子。

杜楚客极尽哀容的泣道

“今大兄已逝,若阿叔再逢不测,我等皆是杜家子弟,却呈相杀之势,徒为天下人耻笑,却枉以正道而自欺。”

亦是直情流露,却是经诗书熏陶,自虐且悲情的样子。如晦受教,与秦王处做了说词,救了叔叔一命。

一般这种纵恶如同行凶,但这一次却是例了外。杜淹得了性命,但他是个极及向上的人,要生存,要吃饭,或者是不甘于沉浮,要功名,要富贵,当时谋士们最好的去处便是如日中天的天策上将府,他亦想去,但那里有杜如晦,他不能去,倒不是因为心怀愧疚,而是担心如晦忽然恢复了本性,加害于己。习惯了黑夜里走路的人永远不懂郎郎乾坤的阳光下的白昼。杜淹决定要去太子府,投靠太子李健成,房玄龄是君子,但他懂小人,从杜如晦处得了消息,连夜去往天策府见了李世民,急言道

“杜淹之人天性薄凉,却极善阴谋诡道,若任其前往太子府,恐日后祸害我等的便是这个杜淹。”

“杜淹已是大唐子民,若去东宫,也自由他,难不成又复杀之,岂不惹天下人耻笑,况我等正义之辈,岂惧营营苟苟之徒。”

李世民不以为然的笑道。他是个阳光的人,虽然走在污秽的最是人世无情处,却是心性高洁,自是瞧不起杜淹的为人,这也让他玄武门过后的往后余生一直对自己破死之局所犯恶行心生愧疚,一生囚于自己的良知,负重而行。

“杀亦不可,但亦不须纵了他,属下认为可招入府中,为殿下所用。”

房玄龄言道。

“此等无品凉薄之人,如何为我所用,稍有不慎,反为人笑话。”

李世民言道

“殿下,鸡鸣狗盗之人皆有所用,战场上谋略群雄,世间无出殿下之右,冲锋陷阵,天下无人能及尉迟恭,妙策良谋,属下略知一二,能言善断无人能及杜如晦,忠心不二,自有长孙大人,但要论以毒制毒,以恶伏恶,杜淹自是最佳人选。”

长孙无忌言道。

“古之圣人皆言以善制恶,以德服以天下,你何言以恶相抵,岂不复为恶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