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疑点(2 / 2)月当窗首页

他是个认真仔细的人,不防他会开玩笑,连旗一时笑得合不拢嘴。

“当晚情形须等他醒来再行查问。”

沈应拧眉,长指轻敲桌面,“如此,我们分头行事。书房务要里里外外探查一番,看能不能找出线索,此事我亲自来。

“怀渊见过众人,熟悉三人所言,争取尽早拿到仵作勘验记录,核对众人之言,看能否从众人口中所言找到破绽。”

严怀渊起身领命,“是。”

连旗眼巴巴等着沈应下达命令,“知早,那我呢?”

至于连旗…他沉吟片刻道,“你与元英,看能否从那女子身上得到什么线索。”

连旗慢慢哦了一声,面露难色,就派他干这个?

沈应抬颌,冷肃道,“你不是说那女子男子不及,佩服得紧?派你去正合适。”

“我又不是大夫,去了没多大用处…”他垂头丧气,那女子指不定还没醒呢,他去了也没用。

“出了什么事,谁受伤要寻大夫?”

严怀渊不知牢房后来的一番对峙,连旗打起精神,眉飞色舞,加油添醋地说了一回,他口才好声情并茂,让人身临其境,尤其那女子挨刑的坚忍,连严怀渊忍不住动容,叹道,“此女…可惜了…”

“莫要同情过早,是敌是友还未可知。”沈应提醒道。

“此女…言老汉口中提过,古大人欣赏她才学,让她教小公子读书,案发当晚,府中只有她一位客人。”

“这么说来,端州军疑心她也正常。”连旗突然道,见两人看来忙摆手,“看着我做甚!你们想想,府中只有一位客人,她经常出入,想必摸清古大人和府中作息,不怀疑她怀疑谁?”

“若是怀疑倒罢了,生擒即可,城门口和牢房里,明摆着要她性命,这又作何解释?”

连旗顿时噤声,摸摸鼻子,这么说也是。

“对了,言老汉提及小公子失踪,他平日与那女子接触最多,要弄清楚事情原委,此女是不是奸细,小公子也须找到。”

“路阻且长啊!”严怀渊细数,忍不住轻叹。

谁想到端州围城一战,居然牵涉刺史命案!眼下除了重建端州城一事,还添了这许多,要忙活的事真多。

这几日有得忙活了。

“一切事在人为。”沈应脸色不变,“此案马虎不得,战事方歇城里百废待兴,也不能落下,若有进展晚间再细说。”

“是。”

与两人道别,沈应身子往后倚去,额角抽疼不已。

派军驰援,城外血战,面见端州军,牢房抓人,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全然不能让人放松。

院外暖阳高照,他眯眼想起牢中女子双眸,如水一样的目光。

彼时她满身伤痛,正是性命攸关之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又是什么?

凶狠的,不甘的,孤决的眼神,战场上刀山血海他俱见过,唯有她坦然清湛,如一捧清泉。

她竟一点不怕吗?

她后来盯着他,又是为了什么?

沈应唇角紧抿,扔下手中之笔,大步出门。

书房自古大人遇害后,院落便有卫队把守,沈应向府中仆役问过书房方向,独自前往。

男子生得薄唇挺鼻,一身风姿清凛,静池渊深,问路时却姿态谦和,没有倨傲之色。

府中仆役不免窃窃私语,“好生年轻…”

“听说已掌军数年…”

“老太太也说他礼数周到…”

书房门口卫队见是他来,尽责拦下,盘查后放行,他大步上阶向屋内走去。

推开终于见得严怀渊说的大乱是什么光景。

门口处书稿凌乱,沈应稍退开反手重重关上。

门外艳阳高照,关上门后不至于太暗,他蹲下身捡起一册,才发现是古大人修订的诗集。

地上凌乱无序,有的是与朝中大人往来的书信,或所编写之游记,详实生动,颇有意趣。

沈应静默着一页页翻看,仍旧放回原处。

古大人虽掌一州,却是文官出身,文章出众,他有时想起一项利民的政策,也会随手写下,这等好官,不该是这般结局。

散落的书册无可疑之物,沈应目光移向书架。

古大人的藏书。

言老汉的口述提道,古大人似乎在找什么东西。

他要寻的,会在这书房里吗?

地上虽然凌乱,架上还算整齐,他起身想抽出一本本细看,静深眸光在架上散落的灰尘上一顿。

侧身挨近细看,果然有几本书被动过,不似其他蒙着细尘。

他一面将几本书拿了下来,却是《杏林新语《诗选上册《观亭集《楚辞。

这几本书沈应在书院俱读过。

《杏林新语是医家著作,《诗选上册集书院几位先生得意之作编成,《观亭集则是游记,前朝士人陆星阳弃官而去,游历壮阔山河之后详尽纪实的巨作,可惜后半散佚只有半册。

《楚辞他从前读过,古大人这册并无不同。

他翻看过待要将书本放回,日照透窗而入,隐隐照在书架上。

脚边一侧的书架,似也有动过书本的痕迹。

若是烛火明暗不定,不一定能发现,这个位置须得阳光透窗而入。

他心中一动,轻轻抽出那册。

“咔擦”一声书架后有机关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