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b12李自成-寄人篱下(2 / 2)大顺皇帝,李自成首页

李自成见状,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转败为胜的机会。他迅速与罗汝才等人会合,商讨应对之策。罗汝才看着李自成,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李兄,这次你可真是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好地方。我们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这个优势?”

李自成沉思片刻,说道:“敌人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的士气并不高。我们可以利用地形优势,切断他们的水源,让他们陷入困境。这样,我们就能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待后续的支援。”

罗汝才点头赞同:“好主意!我们的士兵对这片地形非常熟悉,可以迅速找到并控制水源。另外,我们可以加强夜间袭扰,让敌人无法休息,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惠登相补充道:“我还可以派人前往附近的村庄,征集一些补给物资,确保我们的士兵有足够的食物和水。”

裴云翔则提议:“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假营地,迷惑敌人,让他们误以为我们的兵力更加庞大,从而不敢轻易发动攻击。”

王光恩最后总结道:“大家的建议都很好。我们现在就分头行动,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任务。”

李自成果断地分配了任务,命令罗汝才和裴云翔负责切断敌人的水源,惠登相和王光恩负责征集补给物资,自己则亲自带领一支小队,加强夜间袭扰。

当天晚上,李自成的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接近了楚兵的水源地。他们迅速行动,用泥土和树枝堵住了水源,使得楚兵的饮水供应完全中断。与此同时,惠登相和王光恩的部队成功征集到了足够的补给物资,确保了农民军的后勤供应。

夜幕降临,李自成带领的小队开始频繁骚扰楚兵的营地。他们利用地形优势,不断发起小规模的袭击,让楚兵的士兵们无法安心休息。杨世恩和罗安邦虽然经验丰富,但在这种情况下也显得束手无策。

十二月初十,夜幕低垂,寒风凛冽。楚兵官兵在经历了连日的追击后,终于在兴山县的一处山谷中暂时安营扎寨。他们以为农民军已经被彻底击溃,放松了警惕,营地的守卫也变得松懈起来。

李自成和罗汝才等人并没有因为暂时的失利而灰心丧气。相反,他们在密林中秘密集结,制定了一个周密的反击计划。李自成深知,要想扭转战局,就必须抓住敌人的懈怠之机,给予致命一击。

当天深夜,李自成召集各路将领,详细部署了行动计划。他对罗汝才、惠登相、裴云翔、王光恩等人说道:“今晚是我们反败为胜的关键时刻。楚兵的士气已经低落,我们必须趁他们放松警惕的时候,一鼓作气将其全歼。大家要严格按照计划行动,不可有一丝疏忽。”

罗汝才点了点头,坚定地说道:“李兄,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你的信任。我会带领我的部队从东侧发起攻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惠登相补充道:“我将率部从西侧潜入,切断敌人的退路,确保他们无处可逃。”

裴云翔则负责指挥夜间的袭扰,他说:“我会派出精锐小队,在敌人营地周围制造混乱,让他们无法集中兵力。”

王光恩则负责后勤保障,确保所有士兵都有充足的补给和武器装备。他说道:“我们会确保每个士兵都能在战斗中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自成带领农民军悄无声息地接近了楚兵的营地。夜色中,他们如同幽灵一般,迅速分散开来,按照预定的计划行动。

凌晨时分,罗汝才率先发起了攻击,一时间,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楚兵的士兵们从梦中惊醒,仓皇应战,但早已乱了阵脚。惠登相的部队从西侧突入,迅速切断了楚兵的退路,使得他们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裴云翔的精锐小队则在敌人营地周围制造了大量的混乱,让楚兵的指挥官杨世恩和罗安邦无法有效指挥部队。李自成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从正面发起猛烈的攻势,将楚兵的防线彻底击破。

楚兵的士兵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农民军的突然袭击打得措手不及。尽管杨世恩和罗安邦竭力组织抵抗,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楚兵的5000人和罗安邦部的2000人全部被歼灭,仅有少数残部仓皇逃走。

战斗结束后,李自成和罗汝才等人清点了战场,确认了楚兵的损失。根据杨嗣昌的奏报显示,杨世恩部有楚兵5000人,罗安邦部兵力2000人,这场战斗直接重创了楚兵的元气,使其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战斗力。

李自成望着满地的尸体,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全体农民军将士共同努力的结果。

---

这回真是捅了大篓子了。杨嗣昌接到前线的战报后,心中一片慌乱。他知道,这次的失败不仅关系到自己的仕途,甚至可能危及性命。他迅速整理思绪,决定立即上奏崇祯帝,试图将责任推卸出去。

杨嗣昌连夜起草了一份奏折,字字斟酌,句句谨慎。他在奏折中写道:“陛下,臣近日收到前线战报,得知楚兵在兴山县遭遇农民军伏击,损失惨重。经臣仔细调查,发现此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方孔炤的轻敌冒进,未能按照臣的部署行事。方孔炤擅自改变行军路线,未在指定地点集结,且未等待援兵及时增援,导致孤军深入,最终被农民军所围歼。”

为了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论点,杨嗣昌又补充道:“臣曾多次提醒方孔炤,务必按照既定计划行动,但他并未听从。臣的布置本是周密的,若方孔炤能够严格执行,断不至于有此败绩。如今,楚兵的元气大伤,实属方孔炤之过,恳请陛下明察。”

奏折写毕,杨嗣昌又反复审阅了几遍,确保每一个字都无懈可击。他深知,崇祯帝对军事失利极为敏感,稍有不慎,自己也会受到牵连。因此,他必须将责任完全推到方孔炤身上,以保全自己的地位。

第二天清晨,杨嗣昌将奏折呈递给了崇祯帝。崇祯帝看完奏折后,脸色阴沉,心中怒火中烧。他对方孔炤的轻敌冒进感到极为不满,认为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了这次惨败。

崇祯帝随即召见了内阁大臣,商讨对策。在会议上,杨嗣昌再次强调了方孔炤的责任,称其擅自改变行军路线,未按计划行动,导致了失败。其他大臣也纷纷表示赞同,认为方孔炤确实有过失。

最终,崇祯帝下令将方孔炤撤职查办,剥夺了他的所有官职,并命其回家待罪。而杨嗣昌则毫发无损,不仅没有受到任何责罚,反而因其“周密的部署”而得到了崇祯帝的嘉奖。

杨嗣昌在朝堂上谢恩时,心中暗自庆幸。他知道,这次成功地将责任推卸出去,不仅保住了自己的职位,还赢得了皇帝的信任。然而,他也明白,这种做法虽然暂时解除了眼前的危机,但长远来看,可能会埋下更多的隐患。

回到府邸后,杨嗣昌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思索着下一步的计划。

然而,李自成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杨嗣昌深知,如果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明朝的局势将会更加动荡。于是,他决定加大对罗汝才等人的招抚力度,希望通过分化瓦解的方式削弱李自成的力量。

罗汝才虽然表面上与李自成合作,共同对抗明军,但实际上他的目的并不那么单纯。罗汝才的主要目标是在周边地区抢劫物资,维持自己的势力,而不是真正要与明朝对抗到底。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他一直保留着与杨嗣昌的联系,甚至将线人姚宗舜留在了大涧峪,以便随时接收杨嗣昌的指示。

一天夜里,姚宗舜秘密来到罗汝才的营帐,带来了杨嗣昌的最新命令:“罗将军,杨大人有令,如果你们继续与李自成混在一起,那么招安的大门将永远关闭。”姚宗舜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威胁,但更多的是劝说。

罗汝才听完姚宗舜的话,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如果继续与李自成合作,不仅招安无望,甚至可能会引来更大的麻烦。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采取行动。

第二天,罗汝才找到李自成,两人在营帐中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罗汝才语气沉重地说道:“闯将,我与你共事多日,深知你的志向和能力。然而,我们这里庙小养不起大仙,你我继续合作,恐怕难以长久。不如你另寻出路,或许能有更好的发展。”

李自成听后,脸上闪过一丝愤怒和失望,但他也知道,罗汝才所言并非全无道理。目前的形势对他们不利,继续合作只会让双方都陷入绝境。于是,他勉强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只好另谋出路了。但愿将来有机会再合作。”

就这样,在这场大胜之后不久,罗汝才与李自成分道扬镳。李自成被迫率领残军离开,寻找新的栖身之地。无路可去的他最终选择潜入巴东,希望能在那里找到一线生机。

李自成的离开,虽然暂时缓解了罗汝才的压力,但也让他感到一丝不安。他知道,李自成并不会轻易放弃,未来仍有可能卷土重来。而杨嗣昌则通过这次招抚行动,成功地削弱了李自成的力量,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嗣昌继续密切关注各地的局势,不断调整策略,力求彻底解决李自成的问题。而李自成则在巴东一带隐忍蛰伏,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杨嗣昌接到情报后,眉头紧锁,手中的信笺微微颤抖。情报中提到,张献忠正率领大军进入陕西,而李自成的残部也在巴东一带蠢蠢欲动。这让他意识到,局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他迅速召集幕僚,商讨应对之策。

“诸位,”杨嗣昌沉声说道,“刚刚收到的情报显示,张献忠即将入陕,李自成的残部也有所动作。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防止他们合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众幕僚纷纷点头,气氛紧张而严肃。杨嗣昌接着说道:“首先,我要立刻下令四川巡抚备战。四川是西南门户,一旦张献忠突破,后果将非常严重。巡抚必须加强防守,确保各关隘的安全。”

他随即提笔,迅速写下一道命令,封好后交给一名亲信:“速将此令送往四川巡抚处,务必确保他立即执行。”

安排完四川的防御后,杨嗣昌转向另一名幕僚:“另外,我要联络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郑大人在谷口布防,务必做好援助四川的准备。一旦张献忠入陕,他必须迅速行动,剿灭李自成的残部,防止两股势力合流。”

幕僚点头应道:“大人英明,我这就去拟写书信。”

杨嗣昌又补充道:“告诉郑大人,这次行动至关重要,不可有丝毫懈怠。务必确保谷口的防线固若金汤,同时准备好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四川。”

幕僚领命,迅速拟写了书信。杨嗣昌仔细审阅后,亲自盖上印玺,交给了另一名信使:“火速送往陕西,不得延误!”

信使接过书信,立刻出发。杨嗣昌目送信使离去,心中仍然有些不安。他知道,这次行动不仅关系到四川和陕西的安危,更关乎整个大明的稳定。他回到案前,继续审阅各地的军情报告,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全力阻止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合流,保卫大明的江山社稷。

随着命令的下达,各地的将领们迅速行动起来。四川巡抚加强了对各关隘的防守,调动兵力严阵以待。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则在谷口布下了严密的防线,同时组织了一支精锐的机动部队,随时准备支援四川。

一时间,整个西南地区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各方势力都在紧张地准备着,一场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杨嗣昌站在窗前,望着远方,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一切能够顺利解决,大明的未来能够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