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卿,今早朕在思政殿,考教诸皇子皇女文章策论,此时想必文章已成,诸卿与朕同去当个评审,免得评下等次,那些小家伙不服气。”见殿内其余诸臣都已离去,陈承洪面带笑意对着一众朝中重臣说到。
晋太祖陈同出身世寒门,经逢乱世,乘势而起,得江南世家黎民拥戴,几经浮沉荣辱,统一江南膏腴之地建立晋朝,建国后为政勤勉、清查吏治、丈量土地、大免赋税,鼓励生产、奖励耕战,设三省六部诸台寺加强集权,又经北伐、南征、西讨,历十五载方才统一中华。晋太祖在位二十六年,励精图治南征北讨,晋国国力日强,成为雄踞中华、拥地万里、户一千二百万、仓禀富足、甲兵百万的庞大帝国。
陈承洪是晋太祖嫡长子,自幼便得太祖厚望,继位后继续与民生息,晋国国力进一步强盛。陈承洪勤政爱民、知人善用、善于纳谏,在私下的场合很是和善,深得臣民爱戴。
前往思政殿的路上,众多王公大臣已经开始奉承打趣开来,剩下的也大多是面带笑意,也有数位重臣略显沉重,似是有所思虑。
思政殿内众多皇子皇女均已答毕,有的还在复核自己刚刚答写的文章,几个年龄较小的已经坐在位置上自己玩了起来,当然也有睡着的只是不多。众翰林们此时也都在殿内眼观鼻、鼻观心的静静等待着。
翰林院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担任科举考官,为皇帝和皇室成员侍读和讲解经义等。翰林院之首为掌院学士,一般由朝中重臣充任,属官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翰林院内诸官员统称翰林学士,虽然看上去翰林学士们没有实权,但立朝以来翰林学士皆赐绯袍,晋朝官制三品以上着紫、五品上着绯、余下着青,可见帝国对翰林学士的重视,且出身清贵,所以逐渐成为养才储望之所。
今日皇帝亲自考教众多皇子皇女,因此在京的众翰林也都列坐再侧。
随着宦官一声陛下驾到的声音传来,众人纷纷起身,就连正在梦中思政的陈元昭也是瞬间醒来,条件反射般的准备行礼。只见皇帝迈过殿门,众多大臣也是涌入殿内,众人站定还未行礼,陈承洪便道:“免了吧,今日朕考教众皇儿皇女学识,然朕精力有限一人评定,可能有失公允。故而今日由翰林修撰当庭诵读尔等文章,朕领着众多众爱卿一同来评一下尔等之作,分三等,上者得参政议政之事,为下者月俸减半禁足一月,余者今后自当勉励。”
按晋朝惯例,以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翰林院内部一般不会出现晋升,经常是调入朝中枢委以重任或是外放各地成为一州、县之长。
陈承洪话音刚落便有数位翰林学官出身行李后,到众皇子皇女桌前收起试卷,只是转瞬翰林门收集齐答卷后,站于殿内中央,以皇子皇女身份位序逐一大声诵读文章,此时殿内只有诵读之声不闻半点杂音。
“轻徭薄赋,与民生息......”
“富国强兵、勤修甲兵......”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临驭宇内,必有经理之实政、倡率之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