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尼日薇的死亡,护教军失去了领导它的将领。而穆阿帝国则陷入叛乱和分裂的漩涡之中,短期来看已经不存在任何一股势力能威胁圣神教。护教军的内部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声音,有人希望打过塞伦尼运河,将利墨德收回圣神教世界之中;有人认为经过连年的战争,土地上的人们应该休养生息;也有人认为统一整个圣神教世界才是当务之急。这些不同的理念导致护教军在启元419年后发生了分裂,分裂后的护教军中最大的一支由威兰德领导。威兰德是“陷阵者”雷盖伊的第三个儿子,跟随他对抗穆阿人的入侵,并在雷盖伊死后坚持与阿卜都安的军队作战。在启元396到启元401年间独自领导雷盖伊的残部在埃雷勒夫北部独自奋战,并于启元403年见到尼日薇,从此改信圣神教加入护教军。威兰德身上既有对宗教的崇拜也有对父亲未成大业的向往,因此他希望尽快统一整个大陆北方。为达成这个目标,他决定和罗日登的主教邦纳合作。罗日登在穆阿人的十年围攻中屹立不倒,既是逻格伊安的降生和死亡之地,又是尼日薇受洗之地,使徒约沙在这里逝世,罗日登主教还继承使徒之名,该城已经成为整个圣神教的圣城,领导该城奋战并作为尼日薇神学导师的邦纳主教享有比其他任何地区主教更高的地位和声望。邦纳主教本就是战争时期护教军最坚定的盟友,威兰德又是护教军中赫赫有名的统帅,早在罗日登之战时就与邦纳主教相识。威兰德主动与邦纳商讨,希望自己统一大陆北部的愿望得到邦纳的支持。邦纳主教认为让地上天国降临的必要条件就是建立一个像奥古林一样的统一王国。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合作。
启元420年到启元425年威兰德击败了埃雷勒夫平原上其他的对手建立斯图伽尔王国,国都定在图瓦,然后公开宣布,将圣神教定为国教,并支持邦纳主教成为众主教之首。启元426年邦纳主教宣称获得了圣神的启示,于是在众望所归之下登基成为第一任教皇,随后宣布拥护威兰德为地上众人的领导者,享有比其他显贵家族更高的权利和声望。威兰德为表示感谢将罗日登一带的土地献给邦纳主教,教会在这片土地上拥有完全的税收,行政,管理权利,教皇国就此成立。而威兰德的国王地位得到了圣神在世上代言人的认可,教皇邦纳为他戴上王冠,他的家族自此就比别的贵族更为高贵。威兰德还将逻格伊安降世的那天定为历史的开始,使用启元历法。因为他是首个将圣神教确立为国教的君主,又因他曾矢志不渝的追随尼日薇,还把土地赠送给教皇。这些举动为他赢得了“至圣者”的美名。
启元426年后威兰德的攻势放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埃雷勒夫的人们在经历连年征战后需要休息,邦纳教皇体恤农民的疾苦并用尼日薇的名号说服威兰德。因遭受教皇和人们的反对,威兰德不得不停下来休整并观察周围的局势。他走出宫廷看到大地上满目疮痍,村庄里的房屋十不存一,田野里的沃土鼠狼横行。走在街上的人们各个愁眉苦脸毫无击败穆阿人的喜悦。贵族在宫殿里抓耳挠腮,为国王洒下的蝇头小利挣得面红耳赤,官员一旦被问道政事如何?就闭口不言。可这些人却不知靥足的催促他发动战争,只为在战争中击败和奴役另一片土地上的人们。威兰德突然想起过去和圣女尼日薇一同作战的经历,想起当初也是这些人拥有何等高尚的志愿,愿跟随圣神的光辉与尼日薇一同净化世间。威兰德自愧不已,因而停下征战的步伐。他要治理自己的国度,为天国的降临做准备。然而威兰德过于勤恳刻苦,连年征战积累的伤痛和勤政的劳累一同袭来,击垮了他。启元427年到启元430年威兰德还能勉强支撑身体处理政事,但启元430年后,威兰德已经无法起身。他把国家交给了自己长子罗特曼与次子莱龙,自己退居幕后。
在他卧病的时间里常常向圣神祈祷,威兰德担心自己一生的功业不能在死后升上天国,再见到尼日薇。而他的国家也远达不到圣女期盼的那般完美,他把自己的期望加给两个年轻的继承人身上,希望他们不仅可以统一大陆北方,还能用圣神的教诲指导人们。威兰德的一生从不敢说无悔,在雷盖伊被刺杀那天,他不该离开父亲去和众人比酒;与穆阿人作战的初期,因气血上头丢失了太多部队;初见尼日薇时,还曾对圣神出言不逊;罗日登之战里,他亲眼见到朱伊曼德多次把尼日薇砍倒在地,自己却无法跨过洪水;最后,尽管他竭尽全力也未能赶在尼日薇被朱伊曼德杀死前彻底夺下埃克城。威兰德临死时见到了邦纳教皇最后一面,他决定把一切向教皇倾诉。却被邦纳拦下,让他有话留给圣神和尼日薇讲。威兰德听从了邦纳主教的建议,阖上眼睛在启元432年于床上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