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春色开始展露,野外、树上、路边,绿色从星星点点,开始一簇簇,一片片勃发出来。
二月诏对时候提的要求,国子监很快就选派人员过来了。总共五个人,三个是捐的监生,两个是荫功入监读书的。
陈修才看着站在面前的五个人:唐璞,山西大同人。姚之翔,河南洛阳人。高占鼎,山东登州军户。吴绍祥,江西贵溪人。王孟昌,湖广武昌人。每个人的条陈履历他都已经看过。
“诸位请坐吧。”陈修才先开口。
唐璞、姚之翔、高占鼎、王孟昌四个人干脆的坐到位置上,只有吴绍祥最后一个人犹豫了一下,慢了半拍坐下来。
这个举动马上就引起陈修才的注意。
“各位都是国子监的读书人,本官也在国子监呆过几年。大家以后就以兄弟相称,不必拘泥礼节。”陈修才悦色说道。
身段一放低,马上拉近了和五个监生的距离。气氛肉眼可见的融洽起来。
“我受圣上之托,要经略东北。大家肯来相助,我感谢大家了。”说着,对每个人做了一个揖。
五个人连忙拱手回礼。
陈修才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坐下。
“我们这支队伍,约莫一千多人。以后大家就在我左右随行。你们都是读书人,先给大家交代一个差事。在出发之前,尽可能的搜集整理东北一切资料。规划一条路线。”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陈修才脑子里有个模糊的想法,这次拓边队伍,要建立一个类似后世的参谋部一样的机构。当然,那时候他还不会用参谋部这个词语,只是想到官员身边的师爷和幕僚,就给这个机构起了“幕僚处”的名字。
这五个人,就是幕僚处第一批班底。
“请问大人,我们何时开始呢?”为首的唐璞问道。
“现在就可以开始。”
“遵命。”
“以后你们就在这里办公。”陈修才指着正堂左边两开间说道。
这两间与正堂连成一体,正中间用六张八仙桌拼成一张长桌,上面铺了一块蓝色桌布。靠窗的墙边贴着放了三张八仙桌,桌上摆着笔墨纸砚。背面的墙上用大宣纸贴了幅很大的草图,是用来当地图用的。草图两边列着两排书架,上面放着各种从兵部、礼部、鸿胪寺等衙门里找来的关于东北的资料图册。这里俨然有了兵部小职方司的感觉。
五个人站到桌前,每个都手足无措。这和他们平时在国子监读的经史子集,子曰诗云根本不同。几个人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的回头看陈修才。
陈修才走过去,摊开桌上的一张大宣纸,对着众人说:“这里不比国子监。也不需要子曰诗云,修生养性。这里要的是格物致知,经世致用。”说着,从墙上书架挑出一本图册,放到桌上。“这是唐朝时候渤海国的舆图,虽然距今几百年了,但是也有参考价值。你们就从舆地开始,把东北沿革地理都整理起来。以备我们所用。”
唐璞眼睛一转,便知道要做什么。“遵命。”说着指使吴绍祥和高占鼎将图册取出来。“我们今天分工分类,按照舆图、沿革两类挑出,再逐一对照。然后大家一起编撰。”
各人便按照唐璞的吩咐,开始整理起来。
陈修才欣慰的看着他们。毕竟是读书人,脑子就是好,一点就透。尤其这个唐璞,悟性很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