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愣了一下,紧接着回道:“嗯,听一个朋友说过,好像是一种开在高原地区的花朵。”
我之所以知道,还是赖十三告诉我的,它的花语是——珍惜眼前人,这与它在艰苦环境中生长,开花后又很快凋谢的特性有关,在藏族歌曲中,格桑花常被用来比喻勤劳美丽的姑娘,表达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想起格桑花的意喻,我不禁重新审视了一下,眼前这个叫做格桑小姐的老板娘。
她则继续说道:“十年前,有一个三口之家,到纳帕海自驾游,借宿在我家,其中就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男孩,他跟我讲述了外面的世界。”
“在他描绘的世界里,有百层高楼,有可以坐上百人的大飞机,有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
“那时候的我,还是一个没见外面世界的小姑娘!”
“白天我放羊,他就跟在我后面,我们从日出聊到日落!”
“那短暂相处的日子里,他把他有始以来的所见所闻,全都讲给了我听,他所描绘的世界比电视上有过之而无不及,让我如此憧憬!”
“最后临别的前一天,他问我愿不愿意跟他去杭州,游玩一段时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因为我是藏族女子,和某些传统的原因,我无法离开家乡,最终我们告别了彼此,我知道这一别,可能就是永远,临走前我送了他一枝格桑花。”
格桑小姐娓娓道来,讲述的很平静,也很简短。
按时间推断,眼前的格桑小姐应该和我差不多的年纪,十年前也就是十五到十七岁的样子。
而且我也听说有些少数民族,哪怕是现如今这个开放的年代,依旧存在着包办婚姻。
她口中所谓的传统,应该就是来自家人包办婚姻的原因。
未出阁的女子谈何自由身,更何况还是一个仅仅只是相处了一段时间的陌生人,父母怎么可能同意自家的女儿,跟着人家去看外面的世界!
当然这仅仅只是我的猜测。
“那你现在又怎么会出现在杭州?”我问道。
这个格桑小姐,还真有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
藏族女孩,这个从小生活在草原大山里的女子,印象中应该是那种腼腆害羞类的性格。
可眼前的格桑小姐明显和想象中有着巨大的落差。
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少数民族的姑娘,应该早就结婚了吧,可现实是她不远千里,现身在横跨了大半个中国的南方城市,还开了这么一家酒吧,实在有些违和。
“因为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啊!”格桑小姐很轻松的说道。
尽管她说的很轻松,但我知道,这其中波折、代价,应该相当沉重。
“我初来杭州时,我已经穷困潦倒,后来有一个人他以匿名的方式支助了我,我猜到这个人就是十年前的他。”
“我到处打听他的消息,可是我不知道,十年后的他明明知道我来到他的城市,为什么不肯见我。”
“后来我得知他的一些事迹,知道他喜欢泡吧,喜欢夜店,于是我把他留给我的钱,加上贷款,开起这家酒吧!”
“他叫什么名字?”听到这里,我呼吸有些急促。
隐约联想到了什么……
记得有一次送喝断片的赖十三回家,在他的床头柜发现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他和一个抱着小羊羔的女孩,背景是一片草原,女孩身着少数民族服装,脸上的肤色有些黑,但五官却很清秀,两人有些拘禁的靠在一起,笑的天真烂漫。
相框的背面,赫然镶嵌一朵早已经干枯发黄的花朵。
我起初不认识这朵花,也不认识照片中的女孩。
直到偶然一次,我问及赖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