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凉州烟火
“从二月初到现在,十个月工钱,合计三千钱,数数吧。”
“不用数…不用数……”
凉州番和县永昌村前,由县衙出发的直白将马懿、李阳春的工钱结算下来。
马懿摆手不用点数,可旁边的李阳春却如财迷一样的称重点了点。
眼见李阳春也点头,这名直白才开口道:“马车上还有都护府发下的成衣和油盐酱醋茶,每人一匹麻布,油盐酱醋茶各三斤。”
“我这就为二位将东西搬下来。”直白有些许献媚,显然是知道马懿的身份。
马懿也门清,所以他拦住直白:“不必了,这点小事还是我二人自己动手吧。”
“好,那在下便告辞了。”直白眼见不能讨好马懿,反而引得对方警惕,当即也没有纠缠,而是果断选择了离开。
随着李阳春和马懿将成衣和东西取下马车,直白也驾着马车前往了下一个村子。
站在村口的二人见状,当即咧嘴一笑,转身往自家走去。
“两位先生这是发了军饷啊?”
“算是吧!”
“两位阿丈可有口福了。”
“哈哈哈哈……”
回家路上,不少被马车到来吸引的村民都在打听马车来意,但看到李阳春二人手上东西后,当即便猜到了马车为何而来。
“阿丈,我们回来了!!”
马懿声音爽朗,李阿丈与马阿丈闻声音走出。
眼见两人抱着这么多东西,连忙上前准备接过。
“阿丈不用,我们自己提。”
马懿与李阳春走入土屋,将成衣与油盐酱醋茶等物放下后,这才各自掂量了手中铜钱的重量。
“这么重,给他完算了吧,我都记不清上次吃肉是什么时候了!”
马懿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尽管他到永昌村开荒这些时间里,马成没少派人给他送东西,但他基本都拒绝了。
不是因为他意志坚定,而是因为李阳春也没有接受家里送来的东西。
李阳春这种烈属都如此,他这个官员子弟又怎么能输他呢?
不过也正因如此,经过十个月开荒历练的二人,此刻相比较刚来时,可谓消瘦。
若是没有旁人证明他们的身份,此时的他们与普通的村民毫无二异。
“都快过年了,确实该吃肉了!”
站在马懿一旁的李阳春也点了点头,而跟着他们走来的李阿丈与马阿丈闻言道:
“这鸡舍里的鸡也养了那么久了,要吃肉就吃它们好了。”
两人院中养了六只鸡,鸡所吃的东西,都是他们节省下来的口粮,以及干农活时抓的虫子。
不过也因为如此,所以六只鸡长得并不大,最大的一只也不过一斤四两。
“不行,要吃也得等明年我们走的时候。”
李阳春坚决反对,马懿也摇旗助威:“这次去城里,刚好买些麸糠来喂鸡。”
“如果可以,再买两只猪回来,明年走时杀了猪再走!”
“没错!”李阳春连连点头,而李阿丈与马阿丈拗不过他们,只能去村正那里找了两辆挽马车给他们。
二人揣着十几斤重的铜钱,驱赶着挽马车便往番和县赶去。
从永昌村去番和县,路程有三十六里,以他们挽马车的速度,今日怎么说也要在县内休息了。
由于只是村子,所以从村子往大斗乡,基本没有路,只是沿着永昌水走二十里,便能见到大斗乡。
大斗乡设于昔年大斗军原址,是番和县治下四乡之一。
原本的大斗乡只有一千多人,但随着人口不断迁入凉州,大斗乡的人口也突破到了三千人。
不止是大斗乡如此,就连其他几个乡也是如此。
以陇右规制,每个乡设乡长、巡检、粮长三人,三人皆是不入流的直白,但是属于官吏体系内。
只要任期勤勤恳恳,即便没有大功,但连续就任三年后,也能调入县城。
进入县城继续担任三年直白后,大概率是可以擢升为从九品下的六司官员。
不过陇右如今没有开疆拓土,也没有新设州县,因此不少人顶着从九品下待遇,做着直白的事情。
陇右有三十九个县,按照陇右规制,每个县应该有品秩官员十二人,流外直白五十到七十人不等。
只是如今局面,几乎每个县的品秩官员都在二十人以上,流外直白最少百人。
整个陇右都护府治下官员九百余人,流外直白四千七百余人。
可以说,如今最想要开疆拓土的不是身为陇右都护府节帅的刘继隆,而是这些顶着待遇却没有实权的官员们。
大斗乡因为流民迁入而渐渐繁华起来,就连都护府都派人来到此地开设了煤米油盐酱醋茶肉布等官营商铺。
正因如此,马懿和李阳春在驾车赶到这里后便被巡检带人拦了下来。
“站住,你们通往何处?”
大斗乡前往番和县的官道上,一名身穿战袄,穿着胸甲,头戴幞头的巡检对驾车而来的马懿等人拦下。
站在巡检身后的,还有每个乡,每个月轮值选出的二十个壮丁。
这些壮丁的身份是民兵,轮值的这个月,可以领到一百钱。
钱虽然少,但每日要做的事情却不多,而且管饭,所以很多人恨不得常年以民兵身份在乡上做活。
之所以有这种制度,不仅仅是为了维持乡里的治安,也是为了训练预备役。
民兵不着全甲,基本只着胸甲,并且只有弓箭和长枪、鄣刀、横刀、盾牌等军械,十分容易辨认。
作为临州大学出身的学子,马懿二人自然清楚他们的身份。
“我们是永昌村的村民,攒了些钱,想去县里买点东西。”
出门在外,马懿倒是底气十足。
“永昌村?”
巡检闻言站了起来,整理整理后作揖道:“敢问可认识马先生?”
凉州官员称呼临州大学毕业的学子为先生,而马懿在学子中身份不低,哪怕都护府严禁宣传学子家世背景,但官场就是如此。
河州刺史马成长子马懿到凉州大斗乡永昌村的事情,早就在凉州内部传遍了。
其余如高进达之子高述、高淮,以及一些官员子弟的所在,也是同样被宣传过一遍,为的就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马懿无奈看了眼李阳春,眼见李阳春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马懿只能道:“是我!”
“大斗乡巡检王兆,参见马先生!”大斗乡的巡检王兆连忙行礼,接着解释道:
“大斗乡已经入驻官铺,二位若是要官铺里有的东西,大可前往乡里,不用前去县里。”
“不过若是二位有事要去县里解决,也可前往县里。”
王兆说罢,便安静等着马懿回复,而马懿也看向李阳春:“如何,去哪?”
“这里有的话,便在这里买便是,县里也没什么好逛的。”
李阳春回应马懿,马懿颔首认可,随后看向王兆:“那我们便去乡里买吧。”
“是!”王兆连忙点头,随后让出道来。
马懿与李阳春驾车进入了大斗乡内,而王兆则是远远眺望他们离去的背影。
在他身后的民兵开口道:“头,这位是什么来头啊?”
“这位来头可大了,日后说不定是要当刺史的人物。”
“刺史?!”
众多民兵面面相觑,他们大多都是剑南道迁徙而来的移民,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员,也就是各县六司中的掌管户籍的户司。
一个从九品下的户司,也是他们在陇右这种吏治清明的地方才能见到的官员。
若是在他们从前生活的剑南道,他们这辈子能见到的最大官职,也顶多是没有品秩的流外。
对于他们来说,县城的主官都是天一般的人物,更别提刺史了。
想到这里,民兵们有些战战兢兢,而巡检王兆见他们如此,当即骂道:
“你们这群家伙,早与你们说了,陇右境内法律严苛,不必畏官如虎,怎地还是如此胆小?”
常年被欺负惯了的剑南道移民,即便来了陇右,却还是十分惧怕官员的。
王兆这种先为吐蕃奴,后为陇右官的人,自然不会知道,陇右境外的那些大唐官吏是什么德行。
若是把他丢到那些官吏治下,他便知道剑南道的移民为何会那么惧怕官吏了……
“都是骟猪吧?”
大斗乡唯一肉铺内,随着马懿的询问声响起,肉铺内的掌事顿时眼前一亮:“你们是河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