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晚饭的时候,赵大叔的孙女来到店里,她已经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非常有礼貌地跟我说:“王叔叔,吃饭了,老太太让我来请你。”
我笑着回应道:“好的,我马上就去。谢谢你!”说着话,起身把卷帘门关上,跟着她向后院走去。
正堂左边有一个通道,拐个弯进了一个小院,这就是后院,后院是厨房和饭厅所在地。饭厅很大,摆了四张大圆桌,全家人已经到齐,坐了两张桌子,老太太所在的那张桌子,给我留了一个位子。坐在这张桌上的人,除了老太太,有她的两个儿子和儿媳、女儿和女婿,还有长孙和长孙媳,加上我,正好十个人,其他人坐另外一张桌子。
一个家这么多人,看着就给人凝聚的感觉,也给人兴旺的感觉,我跟老太太和同桌的人打了招呼,老太太对我说:“王老乡,快请坐下。”
然后,老太太首先动筷子,一家人这才端起碗来吃饭。饭桌上两荤两素一汤,菜品虽然不多,但份量足,都是大盘子大碗的。坐在我旁边的是老太太的长孙,年龄比我还要大几岁,悄悄对我说:“每天吃饭,老太太不动筷子,谁也不能动,这是我们家的家规。四菜一汤,这是我们家每天午饭和晚饭的标配,过年过节加菜。”
这时,我注意打量桌子上的人,老太太左右两边分别坐着她的儿媳和女儿,儿子、女婿、长孙坐下首,看来,儿媳在他们家的地位够高的,比儿子的地位还高。后来,在跟赵大叔聊天时,证实了我的猜想,按照老太太的说法,女人在一个家庭里,是奉献最多的人,所以吃饭的时候,她们要坐上首。
一桌的人,数老太太吃饭最慢,全都放碗了,她还在喝汤,所有人都没有离席,而是端坐着,等待老太太把汤喝完,放下碗,这才纷纷起身离席。老太太问我:“王老乡,你习惯我们家的饭菜吗?”
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边点头边说道:“老太太,这是谁做的?凭良心说,比我妈做的饭菜好吃多了。”
老太太一听乐了:“喜欢就好,我们还担心你不习惯呢。这都是她们做的。”用手指了指她左右两边的两个儿媳。看年龄,老太太的大儿媳快六十岁了,小儿媳也是五十岁出头的样子。两个儿媳和儿子陪着老太太去正堂,老太太的女儿和孙儿辈忙着收拾餐厅和厨房。
我跟进了正堂,对老太太说:“老太太,这顿饭吃得晚辈非常高兴,不但饭菜可口,而且一大家子人,浓浓的家庭氛围让人感觉很幸福,而且很开心。晚辈在此谢过老太太和大叔、大婶。”
走到赵大叔身边,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伙食费递了过去:“大叔,这是晚辈一个月的伙食费,请您收下。”
赵大叔数了数,对老太太说:“老太太,王老乡给了2000块的伙食费。”
老太太一听,脸现不愉之色,说道:“王老乡,你也太见外了,哪里要得了那么多伙食费?虽说你是外乡人,但跟我们家有缘,既然有缘,给500块就足够了。”
“老太太,这哪里得行,这点钱,我在外面馆子里吃十天都不够。”我连忙跟老太太说。
我一定要给,老太太坚决不收,彼此推让一番,老太太最后发话:“既然这样,就收王老乡1000块钱的伙食费吧。”于是,赵大叔退了我1000块钱,我本不接,大叔硬塞在我手里,也只好收下。我心中一热,有一种回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