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工资相对低点但是整体性价比真的很高。一辆公交就能够到家了。离开时我想最关键的还是看到了可以负责更多的界面,关键有超过一万的薪酬了,六千和一万之间,大部分人会和我一样选择后者,所以不是那碗馄饨的感动,我们常说要跳脱舒适区,是不是随着工作压力的变大,某种程度上也有更高的投入回报。
老板当时收了批抵押车,和我说如果我不走的话,也会给我配辆二手的本田,那时候我刚需完驾照,因为穷也还没有开始筹备买车,有一瞬间的动摇,但是后面发现比我职务高的运营总监,老板从香港挖的香港人都没有配呢。所以我也就礼貌地回掉了老板的好意。原来工资的增加相对一辆车可能更加有吸引力,毕竟是正常的劳动所得。后面就是一种妥协和替换。用离职来要挟东西的,好像我还不够格。
这些年对于南京这个城市的印象一直不错,虽然南京话听起来有点硬,但是皮肚面好吃、老鸭粉丝汤好吃、盐水鸭也不错,如果去南京总部开会,本地的南京同事会给我去排队到熟食店去买新鲜的盐水鸭,让我带回去。公司每年的团建都要爬紫金山、中山陵。或者去汤山泡温泉。人与人的相处也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是一家有情怀的公司,老板对我们也不错,每年的优秀都会带出国。一直记得我妈说我,看起来傻傻的样子,工作方面倒是有点运气的,还能跟着公司去了那么多地方。看来离开舒适区的公司也未必一定是件坏事。主要是看你要什么,原来有两个同期的小伙伴还在呢,我估计应该会跟着老板退休了吧,这个也是算是种安逸的选择,不用像我总需要找工作,所以没有办法比较,选择也没有对错。
“树挪死,人挪活,也许就是那个年轻阶段我的写照”。小的时候不理解老妈的怨念,因为外公成分不好,她不能去参军,而她最好小姐妹去参军了。我毕业的时候,小姐妹已经是上校级别了,老妈说她回岛上我们驻岛部队负责人都要尊称她为首长。老妈当时读书比那个阿姨还好呢,她觉得挪一挪也许她的人生也就不会是这样了。现在随着年龄的增加,好像能够慢慢理解了,也许就是一种代入感。也许这个一挪也就没有我和我妹了,但是人生不会有也许的。
如果我们年轻时已经在谷底,那么某种离开,或者说每走的一步也许都是一种向上的爬升。所以现在上海工作这么卷,通勤时间长,住宿消费成本那么高的情况下仍还是会有很多年轻人来打拼。
对面那家大叔的房子估计是隔了三间房间出租的,上个月有对小情侣搬出去了,这个月就又有一对小年轻搬进来了。就和二十年轻的我差不多吧,离开也会是一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