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2章 解颜一笑岂易得,踏花归来马蹄香(1 / 2)跟着姓名学国学首页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走正道,王公听从,利用其为依据迁都。

中国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迁都。在易经成书以前,殷商王朝因为黄河改道多次迁都,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是盘庚迁殷。周王朝至少经历过一次迁都,周平王将王都从长安迁至洛阳,成为东西二周的分水岭。

这里借用商周迁都的故事,来形容做大事、作重要抉择之时要有充分且正当的理由,要坚持走正道。

比如陈胜吴广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王小波起义则喊出“均贫富”,宋江起义竖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就是要为起义找到合法性依据,以赢得百姓拥护。

历史上,帝王出兵征伐之前总要写一篇檄文,罗列敌人的罪名,强调自己是惩恶扬善、吊民伐罪,这同样是为了师出有名。

所以,我们要做大事,要获得上级和同事的支持,就需要打报告,给出正确恰当的理由,同时坚定不移做正确的事。

如果只会一门心思搞歪门邪道,成就不了大事。

公元1102年,宋徽宗拜蔡京为宰相,继续推行新法,支持新党而打击旧党。宋徽宗亲撰《元佑党籍碑》,把司马光、文彦博、苏辙、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三百零九人列为奸党,刻石于端礼门外,昭告天下。碑中所列元佑党人,生者或被罢官或被贬谪,死者被褫夺功名。且党人子弟不得擅自进京,不得在朝为官,不得与皇族通婚,这等于剥夺了其子孙后代进取仕途的权利。

为进一步消除元佑党人的影响,蔡京用了非常阴毒的一招:诏令天下尽数销毁他们的书信文章,并禁止民间诵读传播。这一招要是成功,苏东坡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至少要少一半。

幸好,苏东坡的诗词早已风靡天下,想要禁毁不是一件容易事。据传朝廷为禁止他的文章,一度将赏钱提高到八十万钱。但是禁令越严厉,民间传播越厉害,人们甚至相互攀比,以收藏数量更多为荣。

为保全苏东坡留下的文化遗产,梁师成找到宋徽宗求情。他跪倒在地涕泪交加:“先臣何罪?”先父有什么罪过,要禁止他的文章呢?

善于观言察色、逢迎圣意的梁师成,居然能为苏东坡做到如此地步,应不只是为抬高身价而冒充私生子这么简单了。如果只是一个冒牌货,他有必要冒着忤逆皇帝的风险,拿前途打赌来为苏东坡求情吗?

而且他不只为其求情,还苦苦说服宋徽宗下令,允许苏东坡的文章重新流传于世。

这是有史可载,梁师成难得的一次走正道、做好事。然而,他救得了苏东坡的文章,却救不了宋代文学的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