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粮饷问题解决后,众人心中稍显舒畅。但仍然有重要的问题摆在众人面前,该何处去?
说实话,此事很多人从未考虑过。
事发突然众人根本没时间去想,那时心中一心想的便是迅速突围,该去往何处那是之后的事。
而现在已经突围,此事便必然会被摆在众人面前。
京师沦陷,皇帝已死,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是投降流贼,据众人推算,此刻黄河以北恐怕皆被流贼所占。饶是长江以南亦有不少流贼控制下的地盘,声势之大令人敬畏。
似乎流贼已成了下一个天命王朝。
有人迫于其威势或多或少有些想法,但多数将官还是不愿降了流贼的。除心中对他们的固有成见外,又是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
如戚玉川所说便极有道理,他分析道:“如大家看到的,那流贼已攻占我半个大明,兵锋所至无往不利,沿途府州无不开门投降。如今又攻下京师,正是其气焰最盛的时候。
但诸位可莫要忘记,在我大明应天府依然存有一套如京师完整的六部。何况,江南大部还未遭到流贼染指。”
见众人若有所思,其最后定论道:“太祖爷自应天府北伐,将踏遍华夏大地的蒙古都能驱除,我等仍有数省之地未尝不可养精蓄锐,再行北伐!”
戚玉川言下之意是流贼声势极大,但论其真正家底却虚有其表,万不可降贼。
“我也有同样想法。”
胡守亮接着便道:“鞑子与我等有血海深仇,自然决不投降;而流贼则空有其表,若不是我朝忙于抗击鞑子,怎会让流贼钻了空子?诸位岂不知曾曹文诏总兵仅率三千关宁铁骑便将流贼打的大败,若非中了埋伏,对方又集结十万大军重重包围,曹总兵怎能战死?
吴三桂若与鞑子合作,流贼与鞑子必有一战。我等为何不静观其变,以待时机,再复大明?”
闻言,方才欲降流贼的将官们不由面色凝重。他们可都晓得那鞑子的骑兵,比之关宁铁骑仍不分上下。
流贼真要和鞑子交战,谁胜谁败倒也尚未可知。
“胡参将想当那渔翁?”
明白对方意图的陆靖塘抬眼询问,得到胡守亮的肯定答复。
这个想法前世无数人推演数次,甚至曾经的南明朝廷所谓的“联虏平寇”也有一部分这所谓的意思。
可结局呢?
自己推演下的战局已然证实,以当下朝廷的统战能力几乎毫无胜算。不谈军队战斗力,便是朝廷内部的大多数官员无几人有真才实学,于朝堂上你攻我伐,互相攻击,甚至暗中陷害。
唯利是图,丝毫不以复兴大明乃真正要紧的事。
即便清兵已至城下,重炮轰城,城内众人仍然为自己的利益陷害忠良。导致民心尽失,将士不愿效命,甚至反过来屠杀明官。
更有颇多带有军阀习气的将领如鞑子般屠戮当地百姓,洗劫城池。如那左良玉,刘泽清等不知干了多少次,吓得百姓见明军比见流贼更为胆战心惊。
如此朝廷,即便做了渔翁,面对吃人般的鲨鱼真的可以安稳等待良机?
那些如蠢猪一般的官僚,难道可以抛下成见,力挽狂澜?
陆靖塘不信,与其信所谓的文官,不如信手下这帮带出来的弟兄能拥自己做了这大明的摄政王。
但那小皇帝该如何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