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间,陆靖塘想到此时此刻太子朱慈烺与二位皇子被崇祯送至其岳丈府中,本意将复国希望嘱托与老丈人,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太子和皇子竟被其亲自当作献礼送到李自成军中,以此来换取前程。
莫不讽刺那崇祯爷,这周奎老丈人连捐银都那般穷酸,怎会冒着生命危险将你那太子与皇子送出去?
幸而李自成并未处死三人,却是颇为善待。
甚至其封朱慈烺为大顺朝的宋王,另外两位皇子待遇也终归还是不错,与后朝对前朝宗室的表现看去却是大相径庭。
太子与两位皇子尚在人世,事情便好办许多。
虽凭借自身手中这点可怜的兵马完全没有实力硬抢,那么便只能使点文招。
思来想去,与其做个平等的交易便是最好的选择。
若意取他人之物,必先给予其心念之物。
已经得了半壁江山的闯王李自成当下最看重的,莫过于掌握大明北方最后一支四万精锐的吴三桂与其背后具有雄关之称的山海关。
一个乃是前朝名将手握重兵,另一个则是可以将满清挡在关外几十年之久的重镇。
与其说是吴三桂与山海关,倒不如说其在意的乃是整个天下。
如若按那史书记载,天一亮吴三桂便会拔营离去,只留下一部分兵马洗劫玉田县,尔后全军进攻山海关,将才驻守没多久的唐通部赶了出来。
之后便如史料记载,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大军进攻山海关,最后与吴三桂在一片石决战,却被突如其来的满清八旗迎着沙尘突然加入战场,打的顺军猝不及防。
此后顺军大败,数年间便丧失占领的大片土地。
虽然他作为后世人穿越而来知晓古今,但却也不敢有把握说能阻止满清入关。
一直以来,明军不敌八旗并不是野战能力差劲,根本原因在于将领之间矛盾复杂,不愿合作,甚至于在血战中为保存实力竟不顾帅令下令撤退,导致其余各营见状纷纷效仿,立即撤退。
如此一来会导致许多不知情的将士以为是全军溃败,索性再不顾战场形势,只顾逃命。满清军队便趁势追击,进而将明军全线击溃。
但顺军却并不如此,他们本身战斗力并不强,能击败明军很大原因皆为明军自身不愿再战。
或者凭借军队人数冲垮明军,若真论战斗力,也不会被几千关宁军击溃。
山海关之战中大败,归根结底在于李自成并不重视满清八旗的军队。他只以为那鞑虏之志只存于劫掠粮食人口而已,并无图中原野心。
故顺军上下真正视为敌人的,仅有吴三桂一人。
如若李自成对满清图中原的意图知根知底,能清晰认识到满清对于其刚建立政权的威胁性,山海关一战的形势便极有可能逆转。
这天下可以让明朝继续坐下去,也可以让李自成的大顺替代,但绝不能让汉人天下拱手送于鞑子。
“吩咐下去,让兄弟们尽快休整,天一亮除留必要人手外其余人马随我等截杀劫掠玉田的吴兵。”总之,解决掉粮饷问题就该和李自成好好谈谈了。
“遵命!”
……
负责劫掠玉田县的参将名为孙文焕,吴三桂临走时留给他两千人马,自然也有提防陆靖塘叛军的用意,不料这孙文焕笃定陆靖塘不敢前来,此时其正立于城头之上向城内望去。
一眼望去,无数兵士粗鲁,咒骂着冲入各家宅院中,那主家若是开门迟些,少不了得挨上一顿打。而即使面对特别温顺的百姓,这些兵士仍然不由分说,亮着刀子逼迫主人家献出粮食,若一旦遇到抵抗,则必定刀刃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