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比歌(2 / 2)过山榜首页

一撇撇到西南方。

西南有个黄口儿,

身高只有一寸长。”

“妙啊,杨兄果然高才!”黄螃蟹略一琢磨,连忙喝彩。

山歌对唱,形式多样。

有谜语、算术、字谜、飞禽走兽等。

此乃一语双关之法,瞧内容是字谜,却又说出对方不自量力。

胡彪见其唱腔中有轻视之感,正欲出口回对。

吴有一把拦住,山中人不懂汉字,只怕不好应对,沉思片刻,细声和胡彪说了。

胡彪大喜,依着本地山歌调子唱了起来:

“一树难开两样花,

一根藤结两个瓜。

两瓜伸进府衙里,

像个乌龟到处爬!”

黄螃蟹、杨泥鳅两人面面相觑。

此人不仅在短时间内将字谜猜到,反而将两人讥笑一回。

正欲思索如何回对之时,只听关上一人唱道:

“说对歌来就对歌,

不见鼓来不见锣。

半天只能唱一句,

绒毛鸭子初下河。”

吴有一看,却是李秀,正抿着嘴笑。

关上年轻男女见黄螃蟹、杨泥鳅两张脸上好像猴子屁股通红,不由得乐了。

沈立当一口长气送出:“你们知县说今天对歌比试,难道就这两人?”

一士卒高声回应:“各位寨主莫急,对歌之人皆在赶来路上。”

话音刚落,便见远处苟军师、刘一刀领着四人前来。

四人见了黄螃蟹、杨泥鳅这副模样,自是吃瘪,纷纷冷哼。

关口上密密麻麻挤满了人,徐燃倒也不惧,神态傲慢:“就是你们跟我们对歌?”

沈立当见其穿着与黄螃蟹、杨泥鳅两人无二,只是新旧之别,以为也是不堪之人,不甚当回事,对着苟军师道:

“你们知县大人就叫你们几个来跟我们对歌,输了算数么?”

苟军师嘿嘿笑着:“沈寨主莫急,常言道:有理不在嗓门大,有志不在年纪高。有歌不在人多少,有才自会对歌来。”

一吟一诵暗含本地山歌调子。

话音刚落,只听关上蓝岚抢出唱道:

“切莫张口说有柴,

一山烧过一山埋。

去年斫了泡桐树,

败军也敢对歌来。”

关上又是一阵大笑。

“斫”与“捉”山里音一致,暗指苟军师被他们追住。

泡桐树乃山中最无用之木,长得高大,用作家具则太软,当作柴烧又不起火,是废物的代名词。

苟军师虽被说到痛处,但早就炼成“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的金刚不坏之身,脸上难堪一闪而过。

“这小姑娘倒还有些急才,我来对她一首!”徐燃微一沉吟,依着调儿唱道:

“小小黄雀才出窝,

谅你山歌有几多。

那天我从桥上过,

开口一唱歌成河。”

吴有只觉歌词熟悉,忽然醒悟,呵,这不《刘三姐》酸秀才所唱么?

影视剧中有算秀才照着书本对歌的,难道这是古人所作?

正思忖间,关上又一道声音传出:

“小小跳蚤也出头,

满口大话爱吹牛。

锣对锣来角对角,

随你唱到几春秋!”

雷云见众姊妹唱开了,且这比歌内容,正是其往日对歌相互比试之处,是以脱口而出。

“岂有此理!”

徐燃气得火冒三丈,对歌之人比自己小儿子还小一截。

对歌中讲自己比作跳蚤,还说自己爱吹牛,毫无尊老之意。

正欲对过去,却被苏仁一把拦住:

“且看我替兄弟出气!”说完摇头晃脑唱了起来:

“小小鸡仔且莫狂,

见过多少大风浪?

新姜没得老姜辣,

后浪没得前浪强。”

苏仁歌声方歇,几人便喝起彩来!

黄螃蟹、杨泥鳅两人一听,山歌中也并无多少高明之处,不过就是乡野之人扯淡聊天,信口而来。

雷云冷笑一声,正欲开口,胡彪已先对了过去:

“长江后浪推前浪,

前浪死在沙滩上。

说句真话你莫笑,

山歌还得少年郎。”

苏仁自觉对得甚是巧妙,看起来简单至极,实际是大道至简的道理。

正陶醉在三人吹捧之间,猛然听见胡彪唱出,脸唰地白了。

少年人目中无人,竟想将自己拍死在沙滩上。

邱楚见两人皆是露了一手,不甘落后:

“大桥走得比路多

细盐吃得比饭多。

山中猴子不知虎,

冒充大王可笑多。”

“对得好!”“通城四大才子”中其余三人忍不住喝彩。

此乃本地山歌样式之一,尾字重复,以增加气势。

苟军师和刘一刀也装模作样表示认可。

邱楚正自鸣得意,却听一道歌声传来:

“吃得多来臭屁多,

吃的屎来嚼蛆多。

一斤细盐有几两,

一桥石头有几多。”

唱歌的是胡猴儿,他听到邱楚说他们山中猴子不知虎,正说到自己,是以不假思索对了过来。

几人皆是一愣,这伢骂人骂得粗鄙不堪也就算了。

往日只知摇头晃脑,这“一斤细盐有几两,一桥石头有几多”却是从哪里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