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综身为孙权的亲信之臣,偏偏也是个如诸葛瑾一般的君子,士人气度也是有的。
见蒋琬如此发问,胡综犹豫了几瞬答道:“公琰既然有问,那我只好再入宫请示一下吴王的身体。”
“不过我若进宫,吴王问起公琰此番来武昌所为何事,我又该如何说?”
胡综神情诚恳的看向蒋琬:“公琰,前几日我来问你,你却坚持要见到吴王后方可陈说。”
“诸葛丞相到底是个什么想法?你我这般相熟,就不能与我透个底吗?”
于蜀汉、于曹魏、于东吴,天下皆知蜀汉国事政事是由诸葛亮做主。胡综也不作态,直接提出了问题。
蒋琬左右瞟了两眼,一把拽住胡综的手臂,拉近距离凑到了胡综的耳边,轻声说道:
“诸葛丞相欲与吴王相约攻魏!一东一西,使那小曹贼仓皇失措、使魏国中军疲于奔命,首尾不得相顾!”
胡综仍然极有礼貌,轻轻拨开了蒋琬拽住自己胳膊的手掌,退后半步轻声问道:
“东是哪里,西又是哪里?”
蒋琬道:“谁人不知伟则兄受到吴王信重?以伟则兄所看,皖口与合肥如何?吴王会愿意攻哪里?”
胡综脸上显出了一丝明显的不满,语调略微升高:“公琰这是在套我的话?军国重事,连吴王都要慎重应对,哪里有我这个微末之臣议论的份呢?”
“公琰还请入馆舍休息吧。若是闲暇无聊,也可到江边散散心去,观赏大江夕照和飞鸟云集之景,看看故乡景色。”
蒋琬乃是荆州零陵人,自随刘备入蜀之后,久离故土不得回返。而蜀汉群臣从上至下,出身荆州之臣绝不在少数。
在蒋琬面前提故乡?
蒋琬像是没听出胡综的不满和揶揄,脸上依旧带笑:“劳烦伟则兄入宫探视了!我在这里等着伟则兄佳讯!”
胡综点头,拱手行了一礼,而后转身就走。
若论及这一时代的外交,总揽蜀汉与东吴交往之事的蒋琬,绝对可称资深与专业。只要能达成目的即可,又怎会被胡综的言论所影响呢?
穿耳即过。
胡综策马匆匆进了武昌城,直接朝着吴王宫殿的方向行去。
就在去年年初,在群臣的劝谏之下,吴王府全面整修升级成了吴王宫。
宫殿楼阁,非壮丽无以示王者之威。臣子们的理由大都是这种看法。
孙权虽是吴王,却也不好负了众望,只得勉为其难的同意扩建宫室。
胡综作为解烦督、又是吴王的亲信重臣,从宫门一直到内里,并未遇到任何阻拦。
从蒋琬处离开还没有小半个时辰,孙权就已经听胡综说完了蒋琬之言。
孙权身穿黑红色袍服、头戴金冠、腰上佩剑,左手背于身后,右手轻轻捋着自己有些发紫的须髯。
“伟则,你看诸葛亮这是何意?就凭一句话,就想驱使我为他出兵?”
胡综拱手道:“以臣之见,蒋琬此人手中必然有其他筹码,只是未见至尊之时、不能对臣说出。”
“至尊觉得出兵可行吗?”
孙权冷笑一声:“出兵可行吗?孤从不忌惮用兵,不过要看用兵值得与否。”
“自从吕子衡与曹文烈二人互相致书之后,荆州南北、扬州南北的魏吴守臣,每逢大事都会致书以对。”
“曹休已死,扬州换上了一个不知兵的陈群。荆州又是赵俨这种老儒、和夏侯儒这种宗室废物。”
“说句实话,孤若非担忧魏国中军和那曹睿小儿,陈群、赵俨这两人,孤还真没放在眼里。”
胡综拱手道:“至尊,自前番战后已经三年,各地积攒粮草、恢复军力,大吴总兵力已经恢复到了十六万。”
“若要与魏国交战,也有一战之力了。”
孙权道:“且待孤见到蒋琬之后再议。不过,伟则你说,诸葛亮想让孤做这么大的事情,到底会给孤开出什么条件来?”
胡综嘴角一撇:“诸葛亮前年攻伐陇右失败,反倒丢了汉中。去岁攻沓中又未克,年初攻阳平关估计也是无功而返。”
“蜀地君臣除了一个汉室的名头,还剩什么了?哪有什么能给至尊的?”
胡综说着说着,自己心头倒是一惊。双目微微睁大看向孙权:“至尊,莫非……”
孙权沉声问道:“莫非什么?”
胡综咽了一下口水:“天下所能赠人之物,无非名与利二者而已。”
“而利,诸葛亮又能给大王什么实利呢?”
“至尊已是吴王,又已从洛阳得了九锡。所谓当涂高也,蜀地君臣若能帮助大王登基称帝,以此恩换取出兵,至尊愿意吗?”
孙权背着手在堂内绕了几圈,心中的思绪也在不停起伏着。
良久之后,孙权站定盯向胡综:“伟则再去寻一下蒋琬!试探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