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卷二(1 / 2)远山,呼唤首页

午饭终于吃上了,饭盒里是金灿灿的苞米碴干饭,盒盖上每人盛一大勺炖鲫鱼。队长说:“这鱼刺多,吃时都小心点,这几天大家都很累,这顿饭就犒劳犒劳你们。另外我们回去没有车,必须得走回去,到奇宁是四十五里地,你们是愿意明天走还是吃完饭就走?外边是阴天,不像有雨,要是快走,也得四个小时,走得慢,就得五六个小时,天黑前怎么也能到家。”

“队长,那咱们吃完饭就走呗,要是明天下雨,就走不了啦。”

“王忆涛说的还真对,真要下雨就走不了啦,我看咱们今天还是往回走吧,一会儿吃完,稍稍歇一会儿就走,谁也别落下。”

大家很快就吃完了饭,刷好饭盒,然后全躺炕上休息一会儿。可梅忽然想起,“这米袋子怎么办?我得问我爸。”说着,她到西屋和爸爸说这事,“这要一个人扛,走四十多里地太累了,季刚也累不动呀!要不这样吧,这三十多斤碴子,二十多个人,每人一瓢一斤左右,装饭盒里不沉哪去吧?”

“那也行。”大家回答。

“就这么办!”

队长喊了一声:“分米!”大家打开饭盒,一人一瓢,别说,半袋子米所剩无几,季刚乐了。

“好了,上路!走喽!”一行人稀稀拉拉,三三两两扛着铁锹,往北走去。

天气闷热,但是个阴天,说说笑笑的声音传出老远。走了一山又一山,不知东南西北,每到一个村子,得问一下道路,总之要顺着大路走。

女孩子们爱说爱笑又爱唱,几个下乡青年特别爱唱歌,李小琴哼起了《洗衣歌》,王忆涛也大声地跟着唱,接着有人又唱起了电影插曲《英雄赞歌》,“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大家全跟着唱起来,接着是《红灯记》选段,“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一路山歌不断。

开始七八里,走得挺快,邱队长和季刚一直打狼,走在最后。可是渐渐地小姑娘中有掉队的了,一个是崔丽娜,一个是池春芳,两人直说有点走不动了。队长一看表,这才走了一个多小时,“再走一会儿再歇着。”队长说完舔了一下鼻尖,大部队继续挺进,已看见前面不远处的房子啦。

最后终于进了村子。大家进了几家农户,喝了点水,便在一棵槐树下歇歇脚,用草帽扇了起来,队长说:“不能走路的多数是平脚足,不信你就看看。”

“脚底下都是平的呀,看哪呀?”

大家纷纷脱下黄胶鞋,看起了自己的脚丫子。

“不是看脚丫子,是把脚平放地上时,脚底板内侧和地贴上了,就是平脚足,这样的人走路就累,要是有个洼,没贴紧,那就不是,不信就试试看。”队长又细说一遍

大家都光着脚,纷纷试起了脚底板,别说,除了崔丽娜,池春芳,可梅和郝春贤也是平脚足。“原来臭脚丫子还有这个说道呢。”宝霞说。

“快去厕所,完了就走!”

大部队又前进了,王忆涛喊起了口号:“一二一,一二一正步走!”不管大家怎么走,她自己却正步走了起来,完全是军人风度,活泼又搞笑的她,使大家觉得轻松起来。

一眨眼,半个小时快过去了,又是二三里地了。这时,江水香说:“怎没看见何小葱呢?”大家互相瞅了瞅,“真的,小葱不见了,不是没跟上啊?”

队长说:“停!现在查数,看看是不是二十五个女的两个男的。”一报数,真是缺一个女孩,纪桂兰说:“上完厕所我就跟上了,小葱在我后边进去的。”

“等等,她准在后边呢,我回去接她。”队长说完,季刚和他一块儿往回走,大家全停下了,坐在地上等吧。二十多分钟后,三个人影才出现,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原来,她在厕所耽误了一会儿,拉稀不止,等她出来后,人都没影了,她紧赶慢赶,还是没跟上。

“如果再歇气,临走前必须查人数,这要出事可了不得,这事怨我,太大意了。”队长边走边说,“我也是头一回带这么多人出远门干活,可别出岔子。”季刚说。

“要是来个汽车该多好!”

“这深山老林的哪来汽车?除非是修路的汽车,运石头子的。”此时,前面的路上真就出现了汽车。

“你看两辆呢!”

大家很兴奋,但又很失望,到了近前一看,果然是拉石头子的,车开得很慢,土路上一阵尘土飞扬,大家扛着锹让开,两辆车慢吞吞地开了过去,一会儿工夫也没影了。

没有太阳的阴天,不知是什么时间,大家都沉默不做声了,只有脚步摩擦地面的窸窣声。

不知何时又一阵汽车声传来,发现在身后,大家立刻高兴起来,都站住了回头望。“像是空车。”

没一会儿,车开了过来,“真是空车!”大家拦住了它,司机停下车,探出头说:“都上车吧,我只能拉到二道弯。”

“行!行!”大家先把铁锹扔上去,然后争先恐后地爬上了车厢,个个脸上笑开颜,只觉得风在耳边嗖嗖刮过,大家爽极了,任凭车的颠簸,全身左右摇摆着,好过瘾那!不知过了几道山了,也没多长时间,一个小村庄出现了,汽车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下,司机跳下来喊道:“下来吧,我得拐弯了!”

大家恋恋不舍地往下扔铁锹,邱队长说:“谢谢了哥们!”

“捎脚常事,走啦!”汽车拐向了另一条路。

“查查人数再走。”队长说了一句,季刚数了一遍,“不缺!”

“好,开路!还有十几里就到奇宁了。”

“我都看到双头山了,真的有希望了。”大家顺着苏凌河边的公路向东走去。

杨迈终于跨进了家门,爸爸正在烧火做晚饭,“哎呀!杨迈回来啦!晒黑了。”杨策笑了“我姐回来啦!”

“可算回来了,走回来的,我都饿了,可想吃大葱蘸酱了,头一回走四十多里地呀!”

她扔下兜子,来到院里拔了几棵葱,晚饭时,爷仨围坐,只听杨迈讲着这几天的故事。

伏天一到,杨迈又忙着拆洗被褥,棉衣棉裤。细流河两岸,天天都是妇女们的身影,嬉笑声捶衣棒子的啪啪声不断,淘气的小孩们,在浅浅的溪水中,踩着鹅卵石抓着小鱼。

这天,杨迈正在捶衣服,姚慧端着一盆衣服来了,看她挺着日渐鼓起的肚子,两脚踩进水中,慢慢地蹲下来,然后再坐在石头上,把衣服一股脑的扣进水中,用脚再踩上去。

“妈妈回来没杨迈?”

“没回来。”

“我可盼杨婶回来了,给我检查检查。”

“我妈可没准,等她回来你可能就生了,你应该去医院检查了,我妈总说一但横位就糟了,平时总得检查才行。”

“我一次也没去查呢。”

“那你必须得去查查,这事不能马乎。”

“杨威暑假回来不?她一走你想不?”

“怎不想,我没伴了,她太小不能回来,除非过年时能回来。”杨迈洗完往回走了,回头嘱咐她一句,“明天去查查吧!”

“好,我明天去。”

这天,杨迈去门市部买布,为了补棉衣裤。刚一进门,看见池春芳站在柜台前,她忙问“真巧,你买啥?”

池春芳一扭头见是杨迈,“哎呀杨迈!”她拍了一把她“我来买几尺布,我妈补棉衣裳。”

“我也是补棉衣,得买五尺黑布。”

营业员给两人都扯了五尺黑布,用纸包好,两人说说笑笑,在屋里看了一圈,“哎,你看这个塑料凉鞋挺好,我头一回看见,还没穿过这种鞋呢。”

池春芳笑着指给杨迈看,她一笑,总露出豁牙,看她的人也想笑,她天生就缺一颗狗牙,笑起来很逗人。“是挺好看,我也没穿过,要不明天咱俩都买一双。”

“我爸不一定给我钱。”

“那你不买我也不买。”杨迈说。

“要不你上俺家来玩一会儿,走不远就到。”

“行!”两人出了门市部,过马路往西边的一个胡同走去。来到院子里,一个古香古色的黑瓦房就是她家了,瓦房的墙上还有个佛龛,里面有个小佛身,家里只有个十几岁的小弟弟和一个同学在弹玻璃球。屋里是传统的满族老户人家,里屋正门山墙上立着一面大镜子,两边是对联,山墙正中是一副毛主席像,山墙下横着一个大躺柜,柜面上有个金边座钟,钟两边立着两个青花瓷瓶,边上还有个青花笔筒,挨着笔筒是一摞书。

屋子两边是南北大炕,除了炕琴柜和被褥,屋里便没什么了。

“你家真利索干净,那上边是书吧?”

“咱家穷,啥也没有,我妈在成衣铺干活,全指望我爸爸挣钱养家,我爸是个书呆子,可能看书了,你看这书,总是堆一堆。”

杨迈伸手拿下来一本,是小说《红岩》,还有《野火春风斗古城》“你爸也看小说呀!”

“我爸最爱看小说了,他什么书都看。”

“这本是《哲学》,什么是哲学我也不懂,你爸真有文化。”

“我爸是高中生,学习可好了,我奶奶爷爷可穷了,供不起就没念,也没考大学。”

“这书是什么书?这么厚,我从来没见过还有这么厚的书。”

“这是一本《辞海》,我爸的宝贝书,里边什么知识都有。”

杨迈被这本书吸引住了,她坐在炕边翻了翻,连续的读了几段,“这书好,有很多名人,还有些小故事,你爸这书还看不?”

“他早就不看了,但这本书总是摆在柜子上。”